【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8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結構的教育人類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15:25: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結構的教育人類學

 

StructuralEducationalAnthropolog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結構」一詞的英文字為structure,德文字為Struktur,具有「組織」的意思。

 

組織對人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教育方面,最重要的組織當然是學校。

 

學校以其組織的力量來實施教學。

 

因此學校組織是否健全,關係到教育是否成功。

 

要有成功的教育,必須有健全的學校組織。

 

另外一個意義,是把「結構」視為是一種「關聯」,用在文化方面,即認為文化的發展是各方面的關聯。

 

哲學人類學家謝勒(MaxScheler,1874~1928)與知識社會學家曼海姆(KarlMannheim,1893~1947)二人主張可以將「結構」的概念應用在社會科學中,並且可以擴大應用在文化學及人類學中,形成文化統一性便是要依靠結構關聯。

 

人類會有結構的觀念,是因為結構涉及兩個重要問題:一為整體與部分的問題;

 

一為交織的問題。

 

前者認為整體是一個結構,部分是結構中的一部分;

 

後者認為結構是交織的,就如網的交織情形一樣。

 

人生活在社會之中,社會便是一個結構,個人是社會結構中的一分子。

 

結構的教育人類學所探討的主題為:1.結構本體論:探討事件發生的原因、運作的方法、存在的把握等三者之間的關聯。

 

結構的構成是基於發生時的形式、保留下來的基本現象、現在的情況。

 

2.結構人類學:從結構的觀點來探討人類學的問題,包括語言學、社會學、歷史學、文學理論爭方面有關的問題,從以上問題去了解人的生活現象的結構。

 

3.結構教育學:探討人的發展的層次,以及人的改變等。

 

在理論中,把人當成完整性來看待,視身體、心靈、精神等三方面結構的統一。

 

尤其重視下列三個教育範疇的探討:(1)教育的決定;

 

(2)人的精神力量;

 

(3)教育的需要和價值規範的體驗。

 

結構主義原來是法國的社會學家兼人類學家李維斯陀(ClaudeLévi-Strauss,1908~)所建立,用於語言文字結構的研究,認為結構主義是方法的應用。

 

結構的教育人類學是結構主義的延用,也是方法的應用。

 

近年來,結構主義分歧現象顯現,包括哲學的、文學的、心理分析的、社會學的等派別。

 

目前結構的教育人類學研究的內容為:1.教育語言的研究:教育語言在教育上廣泛地應用,因為它是知識或資訊溝通的工具,尤其在教學時,語言的使用,幾乎成為不可或缺的工具。

 

因此,教師如何正確地使用教育語言,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2.教育關係的研究:教育的施行必須靠教育關係,教育關係也是師生關係,這種關係是一種結構關係,如何保持良好的教育接觸,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3.教育溝通的研究:教育關係建立以後,就會形成教育溝通,有了教育溝通,才有教育互動。

 

在教育情境中應該建立教育互動系統,如何使教育互動系統化與制度化,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4.認知結構的研究:人具有認知能力,而許多認知能力所形成的認知結構,在人的發展中是不斷地破壞與重組的過程,如何去掌握重組的結構,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6 10:20 , Processed in 0.10352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