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4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無為】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14:48: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無為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無為就是聽其自然、待機而動,不妄作施為的意思。

 

無為是老子哲學的基本原理,也是老子自然主張應用於政治的原則。

 

老子學說以崇尚自然為本,自然就是本來就如此,沒有刻意作為的成分。

 

例如天地自然化生萬物,無私無欲,順物之性,使物各得其宜。

 

自然之道如此,為政之道也當如此。

 

如〔道德經〕第五章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這裡「仁」是指造化立功,有其目的。

 

「芻狗」是古人束芻草成形,做為祓除不祥的祭物,同後即予棄置。

 

天地無私心於萬物,所以萬物對天地而言,就如祭祀之物,一體平等,任其自生自滅,沒有差別對待。

 

聖人效法天地自然之道,無知無欲,無私心於百姓。

 

所以百姓對聖人而言,也如祭祀之物。

 

只要為政者不妄自施為,百姓自然也會平安的生活。

 

與自然無為相對的是文明有為,前者是一切事物價值之所繫,後者則是一切人類罪惡的淵藪。

 

老子之所以倡言自然無為,目的就在矯治文明有為之弊。

 

文明進步,雖然使人類生活舒適便利,但是由文明滋生的智偽淫巧,不僅斲喪了人純良的本真,還刺激了人的感官貪欲。

 

如〔道德經〕第十八章說:「大道廢,有仁義;

 

智慧出,有大偽。」

 

大道不仁無親,使物各得其所,然而文明進步,斲喪大道,才有親疏遠近之別的仁義之心產生。

 

人的機智技巧發生作用,創作禮樂、權衡、斗斛、法令等,更使得民情澆薄,詐偽叢生。

 

而「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聘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第十二章)感官嗜欲的刺激,愈發使得人貪心好為。

 

如果為政者再以智偽之術治理百姓,百姓就更難治理了。

 

如〔道德經〕第五十七章所說:「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

 

民多利器,國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就是說如果君王以智偽之術御民,禁忌之事愈多,則人民生活因受限制而愈貧困;

 

人民多利用利己的器物,國家便會相對地削弱;

 

人民多用智巧狡詐,會做出更多希奇古怪的東西以譁眾取寵;

 

而不務本業,泥於小技,則奢侈貨品日多,益使人心眩惑;

 

若政府為了應付百姓違法犯紀,增訂法令以遏止犯罪,則百姓更會竊法自便,盜賊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多。

 

於是老子感嘆道:「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第七十五章)宋蘇軾解釋道:「上以有為導民,民亦有為應之,故事多而難治。」

 

為政者處心積慮,只求個人利益,百姓也會處心積慮,為自身利益以謀應付,所以事務繁多,難以治理。

 

明吳澄更明白指出:「上有為以智術御其下,下亦姦詐以欺其上」,上下交爭利,爾虞我詐自不可免。

 

自然之道先乎人而存在,化生萬物,不為而成。

 

人類有為創作與自然天成之功相較,實渺不足觀。

 

老子視人為創作不但有限,而且有害無益,不如純任自然,無為而治。

 

如〔道德經〕第二十九章說:「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有心想征服天下,竊取神器的人必定失敗,即使一時奪取到手,終究還會失去。

 

第六十四章別說:「是以聖人……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理想的為政者體識大道,知道人為的有害無益,不敢以天下為私產而為所欲為,只是從旁撫順萬物本性,不勉強作為。

 

如此無為之道與求知之道正好相反,後者著重在新知的獲得與增益,前者卻著重在偏執私欲的層層剝削,如〔道德經〕第四十八章所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為學求知目的在增益智能,為道修德目的在祛除私心障蔽。

 

唯有不斷消除私心私欲,才能恢復自然本性,達到「無為」的境界。

 

無為是指無心施為,無所為而為。

 

也唯有凡事不為一己之利而謀的人,才能做到「無所不為」,也就是不計成敗利害,義之所之,全力以赴。

 

如〔道德經〕第三十八章所說:「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這裡根據俞樾的解釋,「無以為」的「以」字當作「不」,則此章與四十八章相應和,作「上德無為而無不為」。

 

意思是說道德崇高的為政者,大公無私,無所為而為,進而唯義是從,無所不為;

 

涵養不足的為政者,則有所為而為,有功必居,有過必推,得失成敗皆為一己之利而謀。

 

如此「有為」與「無為」的執政者的修養與人格高下立判。

 

於是「無為而治」是老子心目中最合乎理想的政治藝術,如〔道德經〕第五十七章說:「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為政者無所為而為,減少苛擾,百姓自然成化;

 

為政者能清靜自正,百姓也會篤守大道,不會乖離;

 

為政者無征戰搖役之事加諸百姓,百姓得安居樂業,自然富足;

 

為政者沒有私欲私心,百姓自然淳樸敦厚。

 

總之「無為」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世界上不可能有萬能的政府,以積極有為的施政滿足人民的一切需求;

 

相反地大多數的施政都是為政者為滿足其個人私心私欲而起,恰為其失德的表現。

 

老子於是提出「無為」之說,一方面消極地勸勉人君減省不必要或有害於民的施政干擾;

 

另一方面積極地鼓舞人君消除私心私欲,「無為」才能「無不為」。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5 01:12 , Processed in 0.25000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