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經】 Menopause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停經」是指正常月經週期停止,生育能力結束;
通常經過一年完全沒有月經時,則可說是停經了。
多數婦女在五十歲左右(前後十年)停經。
民國初年,我國婦女的平均壽命為四十三歲,經歷更年期的女性不多,「停經」的主題尚未引起人們的注意,民國四十五年(1956)以後,國人的平均壽命逐漸增長,至民國八十二年(1993)婦女的平均壽命已達七十七歲,婦女一生之中將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處於停經期狀態,「停經」已是許多人關切的主題。
論及「停經」,首先要探討女性的生理週期,腦下視丘釋出的性腺釋出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hormone,簡稱GnRH),可刺激腦下垂體前葉分泌多種性腺激素,其中濾泡刺激荷爾蒙(follicestimulatinghormone,簡稱FSH)及黃體刺激素(luteinizinghormone,簡稱LH)可影響卵巢。
濾泡刺激荷爾蒙刺激卵巢內的濾泡成熟,並在卵巢內製造雌激素(estrogens),使子宮內膜成長;
稍後,腦下垂體分泌的黃體刺激素可促使排卵,排卵後形成黃體,黃體分泌的黃體激素(progesterone)使子宮內膜成熟,並可維持十四天的功能,如未受孕,黃體功能下降後,子宮內膜就會剝落下來。
女性自青春發動期、成熟以至停經,這些過程均與下視丘、腦下垂體前葉、卵巢的交互作用,致使子宮內膜週期性的生長和剝落有關。
女性於青春期第一次月經來臨,開始進入具有生育能力的時期,到了四十歲以後,卵巢功能逐漸退化,開始進入更年期。
所謂更年期是指由具有生殖能力,到不具生殖能力的過渡時期,大約二至五年的時間,女性體內會產生包括停經在內的種種變化。
由於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減少,許多婦女會出現更年期症狀,如陣發性熱潮紅、流汗、頭痛、失眠、抑鬱不樂、易怒、疲倦、生育力減退,月經不規則,終至停經。
長期來看,陰道萎縮、骨質疏鬆症、心臟血管等疾病的發生,均與長期缺乏雌激素有關。
對於出現更年期症狀的婦女,婦產科醫師基於改善症狀、提高生活品質的考量,經仔細評估,並先排除不適用雌激素的個案,會讓停經後婦女使用雌激素。
由於婦女對更年期的不了解,以及對更年期症狀的困擾,致使對「停經」持有像生病一樣的負向看法。
隨著時空的改變,張珏等於民國八十二年以四十歲以上的婦女為對象的研究發現,本土婦女多視「停經」為自然生理現象,不是病,並持「沒有月經的麻煩,行動更自由」的正向態度。
停經既是婦女的自然生理現象,也是必經階段,停經期的婦女應積極實行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飲食、充分攝取鈣質、適當的運動,不僅有益心、肺、血管,更是維持骨質所必需,在預防長期疾病的發生上,扮演積極的角色。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