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 Virtue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美德是使人產生道德行動的卓越心靈作用,是「美好的品性」或「卓越的生活習慣」。
這些品質使人在某些情境之下習慣性的採取某些行動。
如一個具有「勇敢」美德的人,會在一些非常的狀況下,習慣性的克服內心的恐懼,不顧外在的危險,去做應該做的事。
美德是蘊含於內、又能表現於外的品性,在表現於外時,合乎人類最高的理性和智慧。
哲學家對美德各有不同的看法。
公認的美德特質有下列四點:(1)美德是維持圓滿人際關係的重要品質,是人類社會生活所必需的,美德的實踐及發揚有利於社會生活的進行,如中國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使父子兄弟的相處合理而圓滿。
(2)美德的實踐總是惠及他人,而且也利於本人,如節制和勇敢。
(3)美德的實踐和意志(will)有密切的關係,一個人是否為有美德之人,在於是否能實踐美德,知而不能行或不肯行,就不能確定是否具有美德。
(4)美德的實踐表示有美德者對內心不當情緒的克制或對恰當情緒的發抒;
前者如「勇敢」,是能克服內心的恐懼,後者如「仁愛」,是能擴充內心的惻隱之心。
中國儒家〔中庸〕裡,以「智、仁、勇」為三達德,其中尤以「仁」能涵蓋一切的德,仁者必然會表現出智及勇,但智者或勇者則不一定會表現出仁。
孟子以仁義禮智為四種善端。
加上五倫的十義,都是美德,西方蘇格拉底(Socrates,470~399B.C.)以知善為美德。
柏拉圖(Plato,427~347B.C.)的智、勇、節、義為美德。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除了「中庸之德」,又加上自由、寬厚、正義、節制(temperance)、勇敢(courage)、溫和、誠實等。
在以基督教義為主的價值體系中,有七種美德最重要,即是:信仰(faith)、希望(hope)、愛(love)、正義、節制、勇敢和智慧。
在一般哲學的領域中有關美德的問題主要是:美德的基本性質為何?
那些美德算是基本美德?
美德與個人幸福之間的關係為何?
政治體制與個人美德之間有何種關係?
一個壞人或蠢人可否在壞或蠢的行動中展現美德?
美德的形成是先天的抑或是透過教育及練習才得到的?
在教育哲學的領域中有關美德的問題主要環繞在:美德是否可教?
那些美德是在實施道德教育時要特別強調的?
如何讓受教者學得重要的美德?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