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儀】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威儀指儀容舉止、言語瞻視,也指陳設的儀式。
魯襄公三十一年,北宮文子對來楚國訪問的衛君說,令尹的威儀和楚王相同,有殺王而取代的心,但因沒有威儀,百姓沒有準則可以效法,雖位在百姓之上而無法善終。
衛侯頗以為然,就問他何謂威儀?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記載北宮文子回答說:「有威而可畏謂之威,有儀而可象謂之儀。
君有君之威儀,其臣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有其國家,令聞長世。
臣有臣之威儀,其下畏而愛之,故能守其官職,保族宜家。
順是以下皆如是,是以上下能相固也。」
文中認為居上位者應有威嚴而使在下位者畏敬,又應有儀表使人倣效,這樣上下之分才能確定。
北宮文子又說:「故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愛,進退可度,周旋可則,容止可觀,作事可法,德行可象,聲氣可樂,動作有文,言語有章,以臨其下,謂之有威儀也。」
是更具體地分項說明威儀的內涵,如君子有所賜與可使人愛他,行止進退有節可以使人度量,行動合禮可以使人遵守,容貌可觀,作事有條理,動作言語文雅,如此對待下面的人,叫做有威儀。
這涵義可參考〔論語.子張〕中記載子夏說「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其實或是以禮自持,或是以仁心接人,或是以義理判斷,都表現外在基於內在的修養,即是「誠於衷者形於外」。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