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5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非形式行為主義】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00:27: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非形式行為主義

 

InformalBehaviorism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自一九四○年後,郝爾(C.L.Hull,1884~1952)因有多數繼承其說者,使其主張得以充分發展,至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所謂之「新郝爾行為主義」(Neo-HullianBehaviorism)或「非形式行為主義」,放棄郝爾的定理方式,改而探討高級心理歷程,如語言解題等。

 

郝爾曾預設機體在接受刺激之後,會有片段且觀察不到的反應,包含在由刺激到反應的全部過程中,設定的刺激(s)可先引起片段反應(r),片段反應又成為一片段刺激(S),成為S→r→s→R的連鎖,其中r-s為隱藏的邊際反應。

 

非形式行為主義者則以r-s為大腦活動,但仍偏S-R學習律。

 

此派說者包括米勒(NealMiller,1909~)、柏蘭(D.E.Berlyne,1924~1976)、甘德勒(H.Kendler,1919~)等。

 

非形式行為主義的研究,擴展到思考、記憶、語言和解題等方面,並視此等活動為S-R連結中隱藏的部分,因此而增加了刺激反應歷程的行為項目,導出社會學習理論(sociallearningtheory),並將心理分析學說的心理機制視為隱藏的中介行為。

 

由此內在心理活動不再摒斥於刺激反應說之外,使行為主義的學說增加了彈性。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3 21:27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