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性知覺】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1 23:21: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社會性知覺

 

SocialPerception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社會性知覺指個人根據一個人或一群人的外表、屬性、行為與所處情境等因素,判斷特定對象的性格、情緒與能力,因而形成某種印象或推斷行為原因的心理作用。

 

如隱涵人格理論(implicitpersonalitytheory)方面的研究顯示,每個人對人格與行為都有一套看法,往往根據某項特質推斷其他特質的存在,對別人形成特定的性格知覺。

 

社會性知覺研究主要在探討知覺品質與影響因素,有的研究者採取結構主義者的方式(structuralistapproach)的觀點,以知覺對象特性的影響研究為重點。

 

有的研究者以建構主義者的方式(constructivistapproach)為觀點,側重知覺者認識構造、過程與動機的影響研究。

 

另有研究者認為知覺對象特性與當事人心理因素,都會影響社會性知覺過程與結果。

 

以印象形成(impressionformation)為例,知覺者的期望、情感作用、自我基模與訊息處理策略等,影響知覺者選擇、回憶、比較與理解有關知覺對象的訊息,並決定最後印象的形成,與建構主義觀點一致。

 

其次結構主義取向研究指出人對別人印象的好壞,是各項特質評量結果的總平均,這是安德生(N.Anderson)所提出的平均理論模式(averagingmodel)。

 

不過安德生後來發展的訊息綜合理論(informationintegrationtheory)主張知覺者個人特質會影響印象的形成,所形成的印象是對各項特質評量的加權平均(aweightedaverage)。

 

研究顯示受個人經驗與情緒影響,知覺者會特別注意並回想別人的某些特質,對各項特質有不同的加權值,因而所形成的印象並非只是個別評量的總平均。

 

又以歸因現象(attribution)為例,行動者或觀察者效應(actor-observereffect)的實證研究,是建構主義社會性知覺觀點的支持者,另外研究也顯示個人動機與信念也會影響歸因方式。

 

至於凱爾利(H.H.Kelley,1921~)所提的共變原則(covariationprinciple)理論,則比較接近結構主義觀點,因為行為者先後在類似場合的反應一致性(consistency)、面對類似情境時與別人反應方式的符合性(consensus)、對特定刺激反應方式的獨特性(distinctiveness)等三項共變訊息,決定判斷特定行為原因的關鍵。

 

社會性知覺研究主題還包括:團體成見(groupstereotypes)知覺、情緒知覺、臉部表情知覺、肢體語言知覺、身體接觸知覺與謊言辨識等。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3 21:50 , Processed in 0.62500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