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1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依附關係】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12:06: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依附關係

 

Bonding,Attachment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依附關係是指嬰幼兒對照顧他的人(通常是親生母親)所產生的一種依附的情感。

 

有關親子之間的依附關係的論點,多採用鮑爾比(J.Bowlby)的見解。

 

鮑爾比將親子依附關係的發展分成四個階段:1.無特定對象的社會反應(indiscriminatesocialresponsiveness),約出現在出生一個月至二個月的嬰兒。

 

此時嬰兒發出的訊號,如哭、笑,雖無特定的對象,但卻具有社會的功能,引起成人對他的關注與照顧,增大其存活的機會,縮短彼此間的距離,奠定親子依附關係的基礎。

 

2.有特定對象的社會性(discriminatingsociability),約從出生後二個月開始發展至七個月。

 

此期的嬰兒開始能漸漸辨別不同的人,且以聽覺和觸覺為線索。

 

嬰兒能辨認不同的人,就能產生偏好。

 

最初出現的偏好較不明顯,也許父母能引起嬰兒微笑,或能安撫其不安的情緒。

 

這種偏好的反應,常令父母感到安慰。

 

唯此時嬰兒尚未具備物體恆存概念(objectpermanence),鮑爾比認為親子依附關係尚未正式形成。

 

3.特定持續性依附關係的建立(specificenduringattachment-bond),約從出生後七個月至二十四個月。

 

此期的幼兒自七個月開始展現爬行能力,物體恆存概念也漸成熟。

 

前者使嬰兒得以主動縮短和親人之間的距離,明顯表現依附行為;

 

後者使嬰兒在見不到母親或親人時,開始表現哭啼的「分離抗議」反應。

 

4.目標關聯友伴情誼的建立(goal-correlatedpartnership),由二歲或二歲半開始。

 

此時幼兒不但能逐漸忍受與親人的暫時分離,而且也開始和同儕建立關係。

 

鮑爾比的親子依附關係階段論十分強調其不變性,並且認為發展不良的依附將無法彌補。

 

此種觀點目前遭到疵議。

 

一般研究結果指出,依附關係的發展可能具有多樣化,不一定非限於固定的對象。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4 18:01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