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形質說】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10:15: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形質說

 

Hylomorphism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形質說為以形式與質料來說明事物之變化的一種學說。

 

就希臘文字義來探討,而hyle列為指物質或質料(matter),morphe則指形式(form),hylomorphism指主張任何自然事物皆具有形式與質料兩種成分的學說。

 

形質說乃亞里斯多德(Aristotle)所提出,並經由中世紀的經院哲學繼續完成;

 

亞里斯多德及阿奎納(St.ThomasAquinas)學派皆持形式與質料的說法來解釋事物之變化。

 

所謂的形式是實際存在性(actuality)及活動性(activity)的原理,而質料與物質是潛能性(potentiality)及被動性(passivity)的原理,所有自然事物由此兩種原理所建構。

 

完全不具形式者為原質(primematter)。

 

一般的物體往往具有質料及形式兩部分,形式為比較事物差異之內在本質,故而常名之為本質型式;

 

完全不帶有質料者稱為純粹形式。

 

質料其有可改變的潛能,改變之後則稱之為實現。

 

改變又分成兩類:實體改變(substantialchange)及本質改變;

 

實體改變是質料不變但形式有變化,本質改變則是質料與形式都發生變化。

 

原質及純粹形式都不會改變。

 

對於個別事物來說,形式不一定會隨著變化而改變,故保有連續性和同一性。

 

亞里斯多德利用形質說以及四因說來解釋變化,企圖解決柏拉圖留下來的形質分立、理念與現象分離的連接問題。

 

就柏拉圖而言理念、形式皆獨立於現象、質料之外;

 

亞里斯多德卻強調二者的合一,質料有潛能,可接納形式而成為具體的存在,形式是質料的潛能經過了實現以後的「現實」。

 

表面上看亞里斯多德觀點與柏拉圖有根本之差別,但仔細檢視,所謂的原質及純粹形式都不是形式與質料之結合,而是不其形式的質料及不具質料的形式,因此亞里斯多德的形質說仍與柏拉圖的觀點相去不遠。

 

利用形質說來解釋事物之變化時常會出現二種錯誤:一是對事物變化之特性不明而誤用了形質說;

 

二是對於形式與質料之認定不恰當以至產生誤解。

 

亞里斯多德在水變水蒸氣的說明上就出現了錯誤;

 

今日科學研究已知水及水蒸氣皆是水分子,故應屬質料相同而形式不同,但亞里斯多德卻以為水、水氣乃二種不同的質料,以至解釋與科學說明不合。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2 15:37 , Processed in 0.09375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