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0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再製】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06:06: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再製

 

Reproduction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在社會活動進行時,其所產生的結果在內容或架構上與原有社會活動相同的現象稱再製。

 

但在心理歷程中,此英文字的意義是「再生」與「再現」有別。

 

在馬克斯(K.Marx,1818~1883)的經濟理論中,馬克斯分析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生產方式,指出資本主義的生產活動不單是在生產貨物或添增貨物的附加價值,生產活動的本身也不斷的鞏固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勞資生產關係,如讓資本家繼續不斷的出現及勞動力的繼續存在。

 

馬克斯稱這種事實為「再製」。

 

西方自一九七○年代起,許多教育學者採取上述馬克斯的觀點來檢視公共教育制度的本質及其功能。

 

在此之前,有許多人相信公共教育的設計及實施可改善社會,使原來貧富不均的階級社會漸趨公平。

 

但持再製觀點的學者都發現,在以資本主義為基礎的社會中,其所施行的教育活動及教育制度並沒有達到其所預設的「公平」目標,相反的,教育不由自主的成為統治階級的工具,統治階級以之來鞏固其權力及使其權力能繼續維持的社會條件。

 

故學者指出,教育的本質及功能實際在再製原有社會的權力宰制關係。

 

簡言之,持再製理論的教育學者所強調的有三點。

 

第一,不同背景的學生在教育機構中有不同的教育經驗,而這不同的教育經驗及成就導致學生未來進入與其家庭背景相似的職業階層。

 

第二,學校教育所要學生接受的是專屬統治階層的知識、價值和語言表達,如此使學校成為再製統治階層文化的工具。

 

第三,學校是國家的工具,國家以之來鞏固政治權力與經濟生產模式。

 

反對再製理論的學者認為:再製理論缺乏實證的支持,決定論的色彩過於濃厚,過度簡化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對人性持著過度悲觀的看法,及無法解釋社會中的政治、經濟及思想的變遷。

 

心理歷程中所說的「再生」,是同一英文字,指過去所見的事物,在離開當時的情境後,仍能使之出現在記憶,情景可能完全相同,是記憶完整的現象。

 

至於再現(representation)則是不能使原來的景象出現於想像中(即記憶不清楚不完整),但在原來景象出現一部分或全部時,能夠認識。

 

在學習中重視「再生」的可能性,以求學習經驗得以完整的保留。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2 23:2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