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0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由用得體】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05:13: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由用得體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由用得體,是中國哲學中關於「體用」問題的一種觀點,主張事物本體就在事物的具體形態或作用上。

 

體用關係是中國哲學的重要論題,「體」可以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和理想形式,「用」是事物的具體活動表現、形態或作用。

 

宋明理學家在體用關係上,多主張由「體」生「用」或「體」以定「用」,他們認為事物其有先天的或超越的形式和性質(「體」),由此而衍生、規定此事物的表現形態、存在方式或作用(「用」),然而「用」並非「體」的完全呈現,「用」總是不圓滿的,事物的現實形態和存在方式並不是理想圓滿的。

 

這種觀點運用到人性問題上,便主張有一超越的人性本體做為人性的源頭和理想形態,在現實上,眾人的性情定這超越的人本性的不完美表現,人生最重要的工作便足自我修養,消除不完美與缺憾,以回復純粹的人性本體。

 

體決定用的看法,到了明末清初,受到極大質疑,許多學者反對在現實之上有一超越的、先天的、絕對的本體,而主張「體不離乎用」、「由用得體」。

 

最明確而完整地發揮這論點的是清初學者王夫之。

 

他在〔周易外傳.卷二.大有〕中主張:「用」是確實存在的,從「用」才能知道「體」。

 

事物由活動而表現其作用和功能;

 

體察事物的作用和功能,就知道其性質。

 

體用互相依存,事物的性質與功用是一體兩面,要了解事物的性質,當從其外顯作用來認識,不可憑空設想一個超越的本體,隨意想像一些抽象的性質。

 

若要了解人性,也不可以設想所謂人性本體,而應從具體人生的生命歷程,或從人類的長期發展歷程,去發現人的傾向和可能性,才能完全把握「人性」。

 

由這種方式認識到的人性就是人性本體。

 

王夫之的「由用得體」的觀點打破過去盛行的絕對本體觀,為傳統儒學人性論加入了「現實」、「發展」等層面,但卻也忽視了人性超越的最高理想。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2 23:34 , Processed in 0.12499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