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意識】 CivicConsciousness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公民意識」係指一個人發展出對民族國家(nation-state)積極的與意義深長的愛慕(attachment)。
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傑諾維茲(MorrisJanowitz)鑑於在一個已開發的工業化社會與一個高度相互依賴的世界中,若公民教育(civiceducation)僅限於教導傳統的愛國主義(patriotism)或形式上的國家主義者的意識型態(nationalistideology),顯然是不適當的;
他發現國家的與愛國的限制,因此在一九八三年提出「公民意識」一詞。
公民意識與國家及國際責任與義務是一致的,包含理性(reason)、自我批判(self-criticism)、與個人的擔當(personalcommitment)。
在特殊的情況下,公民意識是歷程(process),經由此歷程,國家愛慕(nationalattachments)與義務就會形成尋找超國家的公民(supranationalcitizenship)。
「公民意識」一詞是複合的,其旨意在於避免愛國心的消極內涵(negativeconnotations)以及意識型態經常出現的含糊(persistentambiguities)。
其意亦欲在今日高度相互依賴的世界中,明確地重建愛國心,使之成為公民資格與公民教育的一種形態。
公民資格(citizenship)包含國家主義和愛國主義,但並不意謂對外國人的無理仇視或恐懼,或者是黷武思想(militarism)。
意識型態需要徹底的反省確認,並引起廣泛的遵行。
它為大部分或所有生活狀態提供給擁護者一種強制的行為法則。
相對的,愛國主義並不建立於精心推敲或複雜的理念(ideas)與象徵(symbols)體系之上。
愛國主義是對其一領土(territory)與社會的根本上的愛慕(aprimordialattachment),一種深度感情以及原始的歸屬感(aprimitivesentimentofbelonging),一種認同感(asenseofidentification)類似於宗教的、種族的或民族的認同。
當然,歷來愛國主義都被認為是現代國家的民族精神。
愛國主義包含一種自動且幾乎未加思考的反應,在此意義上,它類似於意識型態,但是它沒有提供明確的行為法則,而僅是提供行動的概括化的導向(generalizedorientation)。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