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天梁 於 2013-8-26 13:44 編輯
【仁者無敵】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仁者無敵」出於〔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告訴梁惠王「仁者無敵」的道理;
文字是:梁惠王曰:「晉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東敗於齊,長子死焉;
西喪地於秦七百里;
南辱於楚。
寡人恥之,願比死者一酒之,用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
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
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
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
大意是說,梁惠王想洗雪晉國衰微的恥辱,就問孟子該怎麼做?
孟子趁機闡述仁者無敵的道理,告訴梁惠王,如果能對人民普施仁政,減輕刑罰、薄收賦稅、讓人民安心耕種,等到人民的衣食都不虞匱乏之後,就能養活父母以及兄弟妻子。
此時,再利用農暇的時間,教導人民孝弟忠信的道理,人民懂得孝弟忠信,自然會尊敬君王、親愛長上。
也就是說,國君如果能顧到人民的物質需求與心靈的培養,就能博得人民的支持與愛戴,此時即使要他們為國效忠,並不困難,在士氣高昂、人民一體同心擁戴的情況下,即使只是提著木棍,也可以用來痛擊秦楚等國裝備精良的軍隊。
孟子接著分析敵國國君的暴政,他們殘害人民、剝奪人民耕作的時間,使他們無法種植五穀來奉養父母,以致父母受凍挨餓,兄弟妻子也被迫分散到四方去謀生計。
這樣的暴政,就像把人民驅進陷阱、淹在深水中,人民當然痛恨不服。
那時梁王趁機率領國內人民去討伐他們,因為敵國人民怨恨暴政已久,當然樂意投靠我方,就沒有誰可以與梁國為敵了。
孟子的意思在告訴梁惠王,鄰國國君暴虐無道,不顧人民死活,如果自己可以廣脩仁政、勤政愛民,那麼即使只有一百里的土地也能完成王業,證明仁慈愛民之君的仁政可以所向無敵。
孟子也在〔梁惠王下〕舉出人民「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就是「仁者無敵」的證明。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