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0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隆】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18 18:28: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大隆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大隆是指至大隆重的準繩,主要見於〔荀子〕一書。

 

在〔正論篇〕中,以大隆為王制;

 

在〔禮論篇〕中,以大隆喻文理兼具之禮(參見「太一」)。

 

荀子於〔正論篇〕中對墨者宋鈃提出「見侮不辱」之說,力加批評;

 

進而提出「義榮」、「義辱」、「勢榮」、「勢辱」之說以明榮辱之別。

 

而此榮辱之別即建立在「天下之大隆」,王制的基礎上。

 

墨家為弭亂止爭,力倡兼愛非攻之說。

 

墨者宋鈃進而主張人們如果能於受侮之時,不以為辱,自然能消弭爭鬥於無形。

 

荀子則批評道,「辱」與「不辱」並非決定人們互相爭鬥的因素。

 

俳優侏儒相互輕狎,取悅於人,雖自知是「辱」,但是不會引起爭鬥。

 

反之竊賊翻牆入室,偷走小豬,則受害者必窮追不捨,不惜爭鬥,並不是因為自覺受辱,而是因為厭惡憎恨竊賊所為。

 

因此「惡」與「不惡」才是決定「鬥」與「不鬥」的關鍵。

 

其次宋鈃並沒有明辨榮辱的本質,但是在議論事情之前,理當明辨其性質,〔正論篇〕中說:「凡議,必將立隆正然後可也。

 

無隆正則是非不分而辨訟不決。

 

故所聞曰:天下之大隆、是非之封界,分職名象之所起,王制是也。

 

故凡言議期命是非,以聖王為師,而聖王之分,榮辱是也。」

 

就是說在任何議論之先,必須建立至大崇隆的準繩,否則不足以辨明是非,裁決爭議。

 

所以說天下最隆重的準繩、是非的界限、職責名分言說的淵源,乃是聖王所制定的典章制度。

 

所有的言說名稱是非,皆應師法聖王,而聖王的根本(分),則在於榮辱的差別。

 

荀子於是提出「義榮」、「勢榮」、「義辱」、「勢辱」的區別,由內在美德智慧而取得的榮譽是「義榮」,由外在權勢而取得爵位利祿是「勢榮」;

 

因自身下流失德而受辱是「義辱」,因外力凌辱欺壓而受辱是「勢辱」。

 

君子可能有勢辱,但是不會有義辱,小人不會有義榮,但可能有勢榮。

 

〔正論篇〕中說:「義榮勢榮,唯君子然後兼有之;

 

義辱勢辱,唯小人然後兼有之,是榮辱之分也。

 

聖王以為法,士大夫以為道,官人以為守,百姓以成俗,萬世不能易也。」

 

就是說榮辱實繫乎個人德操,君子而榮,小人則辱,是聖王制定、萬世不易的道理。

 

宋鈃「見侮不辱」之說以為榮辱取決個人主觀的感覺,必不能長久。

 

在〔禮論篇〕中,「大隆」一辭指情質兼備,文理齊俱的「禮」:「大饗尚玄尊,俎生魚,先大羹,貴食飲之本也。

 

饗尚玄尊而用酒醴,先黍稷而飯稻梁,祭齊大羹而飽庶羞,貴本而親用也。

 

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埋,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大一,夫是之謂大隆。」

 

是說在合祭先王時,以淡薄的水酒(以清水盛於深色酒杯中)、生魚、黍稷、沒有鹽梅調味的肉羹祭祀,再奉獻美酒、稻米飯、許多好菜,是兼顧追念先祖飲食粗淡,以及自身於典禮後食用獻品的需要。

 

追念先祖飲食粗淡是禮儀文飾,顧及自身食用的需要是合宜,兩者合起來文理兼具,合乎太古時代的情形,就是至大隆重的禮儀。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2 05:36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