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論】 Three-DimensionTheor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三面論」係由雷頓(WilliamJ.Reddin)以「任務方面」、「關係方面」、「效能方面」等三個向度所建構出來的領導理論架構。
如下圖所示,此理論架構特別強調領導者的任務行為和關係行為應和領導者所處的情境作最佳的契合,才能提升領導效能,也就是領導者成功地達成組織任務的程度。
雷頓使用領導行為的兩個基本方面(任務、關係),形成四個基本的領導方式:(1)統合型(高任務、高關係),(2)分離型(低任務、低關係),(3)盡職型(高任務、低關係),(4)關係型(低任務、高關係)。
其中,任務方面係指領導者指揮其部屬,使其努力達成目標的程度;
關係方面係指領導者信任、尊重部屬想法和體恤部屬之人際工作關係的程度。
如下圖所示,當四種基本領導方式能夠和領導情境配合時,便可分別稱為「有效能的統合型」(行政能力強的執行者)、「有效能的分離型」(官僚)、「有效能的盡職型」(仁慈的專制者)、「有效能的關係型」(發展者)。
但是當上述四種基本領導方式無法和領導情境配合時,便轉而成為「無效能的統合型」(妥協者)、「無效能的分離型」(失職者)、「無效能的盡職型」(專制的獨裁者)、「無效能的關係型」(類似的傳教士)。
茲將這八種行政型式的特徵列述於表,以使讀者有更清楚的認識。
雷頓認為領導情境應考慮的因素有五,它們是工作所需的技術、組織的哲學或氣氛、上司的領導型式和期望、同事的期望、部屬的期望等。
情境雖然包括這五個基本因素,但是並非每個因素都會在所有的情境中出現,而且每個因素的影響比重也不一致。
為了獲得最高的領導效果,領導方式和情境的配合,宜如下表所示。
雷頓的「三面論」將「效能」列為一個新的方面,並且將領導方式與情境因素之搭配,作了系統性的分析,對於領導理論的發展有其貢獻。
但是,此一理論仍有三點限制:(1)此一理論僅有少數的研究考驗,尤其在學校方面更少,故尚未獲得系統性的實證支持;
(2)在實際的組織情境中,領導者所採用的領導方式,有可能是兩種以上基本方式的統合,因而領導者所需考慮的情境因素就更加的複雜;
(3)此一理論一再使用「適當」(appropriate)一字,如「適當情境」、「適當領導方式」,其定義為何,如終末加明確的界定,故含義不清。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