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巴,聖所,男子會所】 Kuba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民族舞蹈
庫巴(Kuba)是臺灣原住民鄒族(曹族Tsou)舉行「戰祭」〔見《瑪亞士比祭》Mayasvi〕或「栗祭」、「獵首祭」、「成年禮」等祭儀之場所的稱謂,又稱聖所或男子會所。
過去它是婦女之禁地,成年男子始可由其正門進入。
早期會所除重要祭祀活動外,族中男子狩獵技能和歌舞訓綀,歷史承傳等皆於會所中行之;
是族群事件協商,議處之地。
是鄒族文化、政治、歷史精神等之標的物。
傳說鄒族祖先居於玉山,因洪水氾濫族人即下山向西面呈放射線式的流徙,直至建有了庫巴後始有定居的部落生活。
據部份學者的劃分法:鄒族分成南鄒(分佈於高雄縣三民鄉之卡那步族和桃源鄉荖農溪岸之沙阿魯阿族)和北鄒(阿里山區曾文溪上游,東部接布農族,西部與平原之漢人相接)。
現今庫巴僅存於阿里山區的部落──達邦社(Tapan)和特富野社(Tfuya),據文獻記載:荷蘭人的《臺灣土名戶口表》文獻中首度載有該二社名稱,時間為西元1650年。
由此可知庫巴之建立應在更早年代。
現今鄒族每年族人的「瑪亞士比祭」即由該兩社輪流舉辦。
庫巴屋內中央在祭典期間,其火塘中之火終日點燃不滅,象徵族群的興旺,會所正門兩側植有聖花木檞蘭以為庇祐、驅邪、祈福之用,距廣場東方約十公尺處種有一顆聖樹赤榕樹,族人相信舉行戰祭時神祗會沿此樹(天梯之意)降臨人間,接受獻祭。
早期庫巴正門入口處左側掛有敵首藤籠,另右側懸掛火具袋藤籠,日據時代左側籠因被禁止獵首習俗而取消,現今改放部落歷史上征戰有功之勇士的火具袋,盾牌等物,會所前廣場即為男女歌舞之場所。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