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舞劇】 BalletComiquedelaReine;BalletComiquedelaRoyne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芭蕾
舞名。
是齣結合音樂、舞蹈、吟誦詩、遊行、戲劇與歌唱等娛樂的宮廷晚會,被公認為爾後舞劇的鼻祖。
首演於1581年10月15日,羅浮宮小波旁廳中。
為慶賀法王亨利三世(HenriⅢ)的表兄喬耶斯公爵(DucdeJoyeuse)與皇后露易斯(Louise)的妹妹瑪格麗特(MargueritedeLorraine)的婚盟而製作。
由當時皇太后凱薩琳.梅迪西(CatherinedeMedici)委任來自義大利的鮑喬尤(BalthasardeBeaujoyeulx,-1587)編作,拉.謝思奈(LaChesnaye)寫讚美詩,布利烏(Baulieu)、沙蒙(Salmon)與鮑喬尤等人共同譜曲,舞台與服裝由御用畫家傑克.巴當(JacquesPatin)設計。
表演者均為皇族朝臣。
節目從晚上十時至隔日早上三時半,雖然其間被一些用餐、點心及皇家儀式打斷,但至少一半時間是用在節目的表演上,總共花費三百五十多萬法郎,觀眾約一萬人,獲得極高的評價。
政治上對伸張法王權勢威望,藝術上對爾後舞劇形式規範,助益良多,影響深遠。
節目共分三部分:一、〈開場〉──大廳中央出現一位逃離瑟絲(Circe)女妖島的貴族(或被認定為希臘英雄尤里西斯(Ulyssus),來到也是現場觀眾之一的當時法國國王亨利三世面前,央求救助他的同伴們;
他唱了一首充滿歌功頌德、諂媚味十足的長詩。
另一方面,到處瘋狂找不到俘虜的瑟絲,憤怒的退回自己的城堡。
二、〈第一幕〉──三位美人魚與一位人魚海神(triton)邊唱邊跳破浪出場;
接著三匹海馬載著一批高歌的泉中精靈(naiads)、海妖與人魚。
之後是人與神結合的美眷葛勞可斯(Glaucus)西締絲(Thetis)夫婦對唱著,從天而降,並帶領由皇后與貴族女眷扮演的十二位泉中仙子(並不戴面具)吟誦讚美國王的詩歌出場。
再來是一段由十位著戲服的小提琴師進場演奏進行曲,配以十二位森林水精與十二個侍從的舞蹈。
此時瑟絲出現,以魔法鎮住場上的每一位,甚至神帝朱比德(Jupiter)派來的傳信之神麥丘里(Mercury)也被捉住,中邪動彈不得的躺在她的腳下;
園中出現一群由人變成的動物,它們都是女妖的傑作。
三、〈第二幕〉──八個半人半羊的撒特(Satyrs)吹著笛子附和著一群森林女神的歌聲,頌揚國王。
另一邊的洞窟,牧羊神潘恩(Pan)出現;
仙女歐批(Opi)懇請神祇破除魔法森林;
之後,四德性(FourVirtues)及戰爭女神蜜娜娃(Minerva)乘領著一長串戰車進場,吟唱長詩歌詠國王,然後是一段大合唱。
在眾女神的請求下,朱比德從天而降,率眾來到瑟絲宮殿前,野獸哀嚎,瑟絲攻向闖入的天兵天將裡,但註定無助的被神帝的雷電擊敗。
眾人雀躍,鍊住瑟絲。
神帝領導大家來到國王亨利三世面前,齊唱國王的豐功偉業,配合一段森林女神們畫面複雜的舞蹈。
最後朱比德的獨唱結束了第二部分。
結尾是一群森林女神在皇后的領頭下表演最後大型總舞(GrandBallet),現場貴族們都加入,變化了近四十種幾何圖形,複雜的隊形移轉中,皇后均位居中央或前導。
最後她來到國王面前,行禮如儀呈上一個鑄有海豚圖像的徽章,祝皇族子嗣綿長(法文海豚與兒子,兩字同音),貴族們的女眷也以同樣的舞蹈,娛躍於各自男眷貴紳面前。
《皇后舞劇》表演場地的波旁廳,呈長矩形,國王坐在大廳盡頭高臺上,對面搭置成瑟絲女妖的皇宮與花園,背景幕描繪著朦朧遠處有一座城市。
大廳左側,交響樂團巧妙的藏身花園中,另一邊則是牧神潘恩的森林洞窟。
成千貴族宮廷官員與中產階級觀眾圍繞在大廳四邊的長廊內,由上往下觀賞表演。
因此編舞上著重平面的隊形變化,舞步雖只是簡單的走步、跑、跳等,卻細緻變化多端,尤其是最後全體參與的總舞。
編舞者鮑喬尤在表演隔年出版的書中引言裡提及使用「Comique」一字,主要是它的戲劇性及其豐富的娛樂效果;
並且表示舞蹈的成就較音樂為高。
雖然舞劇被許多押韻的臺詞、歌唱、抒情詩、精巧機關、特殊效果與不太有趣的音樂等佔去大部分時間,舞蹈只剩下三分之一,然而它的結構卻是後世宮廷舞劇的典範:即起頭是「開場」,宣告今晚娛樂主題;
再來是一系列的「行進式集錦芭蕾」(BalletàEntrée),其中有啞劇、簡短舞劇、吟誦詩、獨唱、合唱、器樂演奏與遊行等來演繹故事內容;
終了前「總舞」做結尾。
內容豐富多變,觀賞者最後也是表演者,劇中角色地位高下,大體依宮中爵位,對等分配,除達到君臣同樂齊心交誼效果外,亦是鞏固階級權勢的宣揚。
同時,也由於大量邀約國外使節大臣參與,更有誇耀國力,鎮嚇鄰邦的用意。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