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0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氏醫通 卷九 雜門 番痧615】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12 12:09: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氏醫通 卷九 雜門 番痧615

 

 

嘗考方書。

 

從無痧証之名。

 

惟觸犯臭穢,而腹痛嘔逆。

 

世俗以瓷器蘸油刮其脊上。

 

隨發紅斑者。

 

謂之曰痧。

 

甚則欲吐不吐。

 

欲瀉不瀉。

 

乾嘔絞痛者。

 

曰絞腸痧。

 

近時有感惡毒異氣而驟發黑痧,俗名番痧。

 

卒然昏倒腹痛。

 

面色黑脹。

 

不呼不叫,如不急治。

 

兩三時即斃。

 

有微發寒熱。

 

腹痛麻瞀。

 

嘔惡神昏者,或 汗出,或隱隱發斑,此毒邪 發於表也,亦有發即瀉利厥逆。

 

腹脹無脈者,此毒邪內伏,不能外發也。

 

所患最暴。

 

多有不及見斑而殂者。

 

經謂大氣入於臟腑。

 

雖不病而卒死是也。

 

初覺先將紙捻點淬頭額,即以蕎麥焙燥。

 

去殼。

 

取末三錢。

 

溫湯調服。

 

重者。

 

少頃再服即安。

 

蓋蕎麥能煉腸胃滓穢。

 

降氣寬胸而治濁滯。

 

為痧毒之專藥。

 

但服過蕎麥者。

 

後患別病。

 

藥中有綠礬者。

 

切勿犯之,其毒甚面黑者。

 

急於兩膝後委中穴。

 

砭出黑血。

 

以泄毒邪。

 

蓋驟發之病。

 

勿慮其虛。

 

非此急奪。

 

束手待斃。

 

以此病起於漠北。

 

流入中原,故以番痧目之。

 

原夫此病與瘴癘相似。

 

瘴則觸冒山嵐瘴氣,此則觸冒惡毒異氣。

 

與時行疫癘不殊。

 

但時行則沿門闔境傳染,此則一人驟感。

 

死於一日半日之間。

 

不似時行之可以遷延數日也。

 

又此病與傷寒之伏氣相似。

 

伏氣發溫。

 

熱毒自裡達表,此則一身驟感異氣。

 

無分表裡臟腑,亦不似中寒 暑。

 

本虛不勝寒暑之暴也。

 

又此病與揮霍撩亂相似。

 

霍亂是客邪與水穀之氣相並,此則正氣暴逆,不能與邪相亢也。

 

又此病與關格相似。

 

關格是上下不通。

 

病純屬裡,此則兼有斑痧表証也。

 

大略與臭毒相類。

 

然臭毒所觸穢氣,此則觸冒惡毒。

 

較之癘疫尤劇。

 

初起昏憒不省。

 

脈多沉匿不顯,或渾渾不清。

 

勿以腹痛足冷而與溫藥。

 

倘蕎麥一時難得,或服之不應,即宜理氣為先,如香蘇散加薄荷、荊芥。

 

辛涼透表。

 

次則辟邪為要。

 

梔子破東加牛蒡、生甘草。

 

解毒安中。

 

表熱勢甚。

 

清熱為急。

 

黃芩東加連翹、木通。

 

分利陰陽,如見煩擾腹脹。

 

脈來數疾。

 

急投涼膈散,如局方以竹葉易生薑,則毒從下奪。

 

熱劇神昏。

 

雖合三黃。

 

多不可救。

 

煩渴引飲遺尿。

 

速清陽明。

 

白虎東加蔥、豉。

 

使毒從表化。

 

以上諸法。

 

在未經誤藥。

 

庶可挽回一二。

 

若病家疑信未真。

 

慎毋輕治。

 

脫或變生反掌。

 

取咎未便。

 

曾見一商。

 

初到吳會。

 

暢飲酣歌。

 

席間霎時不安。

 

索生薑湯一啜而逝。

 

又有朔客到楓。

 

覓混澡浴。

 

忽然眩暈嘔逆。

 

到舟即斃。

 

繼有醫者。

 

飯後寒熱腹痛。

 

手足逆冷。

 

不終夕而告殂。

 

更有文學。

 

鄉居到郡作吊。

 

歸即腹痛。

 

坐立不寧。

 

語言不次。

 

然見客猶能勉力作揖。

 

診之。

 

六脈模糊。

 

是夜即便捐館。

 

邇來卒患腹痛死者。

 

比比皆然。

 

雖無斑現。

 

靡不謂之番痧。

 

近有年少新婚。

 

陡然腹痛麻瞀,或令飲火酒半甌,而腹痛轉劇。

 

旋增顱脹。

 

身發紅點。

 

與蘆根汁得吐乃解。

 

復有鼻衄口燥。

 

胸腹略見紅斑。

 

啜童子小便稍寧。

 

醫與蔥白、香豉濃煎。

 

仍入童便。

 

續續與之。

 

得大吐汗出而痊。

 

若斑點深赤。

 

毒在血分者。

 

濃煎茺蔚。

 

少投生蜜。

 

放溫恣服。

 

取效最捷。

 

以其專下惡血也,或加生萊菔汁半杯。

 

總取散血之功,且有誤認傷寒而與發散。

 

周身 紫如雲而死者,亦有誤認麻疹而與檉柳、櫻桃核湯。

 

咽痛失音而死者。

 

況有停食感冒。

 

誤認番痧,而與寒涼解毒。

 

反減去衣被。

 

不慎風寒。

 

煩熱躁擾而死者。

 

以其卒犯惡毒異氣。

 

無以脈診,故辨治尤難。

 

是以近世多用火淬砭刺之法。

 

須知因感惡毒異氣而致者,此屬外因。

 

火淬為當。

 

因觸臭毒穢氣而致者,屬不內外因。

 

非砭刺不足以奪其勢。

 

然刺之無血。

 

不可救也。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7 18:45 , Processed in 0.12500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