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8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氏醫通 卷二 諸傷門 傷寒21】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11 15:39: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氏醫通 卷二 諸傷門 傷寒21

 

至若傳入陰經,亦有轉入胃府而成下証者。

 

太陰臟腑相連。

 

移寒移熱最易。

 

少陰亦有下利清水色純青。

 

心下痛。

 

口乾燥者。

 

厥陰亦有下利譫語者,此皆陰經入腑之証。

 

少陰更有移熱膀胱之府一身手足盡熱小便血者。

 

厥陰亦有轉出少陽嘔而發熱者。

 

二經接壤故也。

 

又有轉出太陽表証者,如下利後。

 

清便自調。

 

身疼痛,此陰盡復陽也。

 

夫所謂犯本者。

 

太陽經邪入膀胱之本,如煩渴引飲。

 

水入即吐。

 

小便不利者。

 

風傷衛之犯本也,如熱結膀胱,其人如狂,或下血者,此寒傷營之犯本也。

 

所以仲景有五苓、桃核承氣之分。

 

邪熱入胃,則當詳三陽明之原,而與三承氣緩急分治。

 

蓋陽明居中。

 

萬物所歸。

 

無所復傳。

 

至此悉宜攻下。

 

但須俟結定,則熱邪盡歸於胃。

 

然後下之。

 

若結未定而下早,則有結胸痞硬挾熱利等証。

 

以邪熱歸並中土未盡。

 

乘機內入而為變矣!故傷寒家有汗不厭早。

 

下不厭遲。

 

發表不開。

 

不可攻裡之戒。

 

邪在少陽。

 

入犯膽府,則胸滿驚煩。

 

小便不利。

 

一身盡重不可轉側,或入血室,則晝日明了。

 

夜則譫語如見鬼狀,皆宜按証求治。

 

但此經之要。

 

全重在於胃氣。

 

所以小柴胡中必用人參。

 

仲景云:胃和則愈。

 

胃不和則煩而悸之語。

 

乃一經之要旨也。

 

至傳三陰。

 

太陰則腹滿時痛。

 

少陰則腹痛自利下重。

 

小便不利。

 

甚則口燥心下痛。

 

厥陰則寒熱交錯。

 

寒多熱少則病進。

 

熱多寒少則病退。

 

大抵少陰傳經熱邪,必從太陰而入。

 

厥陰必從少陰而入。

 

非若陰証有一入太陽不作鬱熱便入少陰之理。

 

當知傷寒傳經之証,皆是熱邪。

 

經中邪盛而溢入奇經,故其傳皆從陽維而傳布三陽。

 

陰維而傳布三陰。

 

與十二經臟腑相貫之次第無預也,其邪必從太陽經始。

 

以冬時寒水司令,故無先犯他經之理。

 

但有他經本虛,或為合病,或為越經或陷此經不復他傳。

 

非若感冒非時寒疫之三陽混雜也。

 

大抵寒疫多發於春時。

 

春則少陽司令。

 

風木之邪,必先少陽,而太陽陽明在外。

 

病則三經俱受。

 

以是治感冒之方。

 

若香蘇、芎蘇、參蘇、正氣、十神之類,皆三經雜用不分耳。

 

試觀夏暑必傷心包。

 

秋燥必傷肺絡。

 

總不離於司運之主令也,其有誤治而成壞証者。

 

証類多端。

 

未能悉舉,即如結胸痞滿。

 

良由誤下表邪內陷,故脈必有一部見浮。

 

蓋寒傷營。

 

營屬血,而硬痛者為結胸。

 

風傷衛。

 

衛屬氣,而不痛者為痞滿。

 

然痞滿之基。

 

多由其人痰濕內蘊。

 

非若結胸之必因下早而陽邪內陷,此大小陷胸、五種瀉心分司結胸痞滿諸治也。

 

至於懊 諸証。

 

無結可攻。

 

無痞可散。

 

惟梔子豉湯可以開發虛人內陷之表邪。

 

一涌而迅掃無餘,即勞復食復。

 

但於方中加枳實一味,其溫熱時行,亦可取法乎此也。

 

至於陰証。

 

即無熱邪氣蒸。

 

萬無傳經之理,即有陰邪。

 

陰主靜。

 

斷不能傳。

 

原其受病,必先少陰,或形寒飲冷傷脾,則入太陰有之,其厥陰之証。

 

無不由少陰而病。

 

所以少陰溫經之藥。

 

峻用薑、附、四逆。

 

厥陰風木之臟。

 

內伏真火。

 

雖有陰寒。

 

不過萸、桂之屬。

 

若當歸四逆加吳茱萸換肉桂足矣!不必薑、附也。

 

然仲景厥陰例中。

 

非無四逆等治也。

 

當知厥陰之寒,皆是由少陰虛寒而來,故用薑、附合少陰而溫之。

 

所謂腎肝同治也,即太陰未嘗不用四逆也,亦是命門火衰,不能生土致病,故必兼溫少陰。

 

所謂治病必求其本也。

 

夫治傷寒之法。

 

全在得其綱領。

 

邪在三陽,則當辨其經腑。

 

病入三陰,則當分其傳中。

 

蓋經屬表。

 

宜從外解。

 

腑屬裡,必須攻下而除。

 

傳屬熱。

 

雖有陽極似陰。

 

厥逆自利等証。

 

但須審先前曾發熱頭痛。

 

至四五日或數日而見厥利者,皆陽邪亢極。

 

厥深熱深之証。

 

急當清理其內。

 

誤與溫藥必死。

 

但清之有方。

 

須知陽極似陰之証,其人根氣必虛,即與救熱存陰。

 

須防熱去寒起。

 

間有發汗太過而成亡陽之候,亦有攻下太過而陰陽俱脫者。

 

不妨稍用溫補。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6 07:44 , Processed in 0.09375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