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錦囊秘錄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七草部上甘草】
甘草
味甘氣平無毒,入脾經。
正稟土中衝和之陽氣以生,故稱為九土之精。
諸毒遇土則化,故能解諸百毒也,生寒炙溫,梢去尿管澀痛,節消癰痘 腫,子除胸熱,身則補中,直選壯大橫紋者佳。
甘草解諸毒、利咽痛,健脾胃,補三焦,止瀉渴煩,和調藥性,卻臍腹急疼,臟腑邪熱,熱藥用之緩其熱,寒藥用之緩其寒,補脾而和中,潤肺而解熱。
梢止莖中作痛,節療腫毒諸瘡,但中滿症禁用,雖行下焦,藥勿加。
主治(痘疹合參) 生用瀉火解熱毒消瘡疽,熟用能補三焦元氣,健胃和中,解諸藥毒。
凡痘疹常用,宜小者生者。
如入補劑,宜大者炙者。
若欲解疫癘毒瓦斯,疽症惡毒,宜制作人中黃最佳。
節生用,消腫導毒。
按:甘草外赤內黃,備坤離之色;味甘氣平,資戊己之功。
調和群品,有元老之稱,普治百邪,得王道之用。
甘味居中,而能兼乎五行,可上可下可內可外,有和有緩有補有瀉,益陰除熱,有裨金宮,故咳嗽咽痛,肺痿均治。
甘緩中和,專滋脾土,故瀉利虛熱肌肉必需。
理中湯用之,恐熱藥僭上也。
承氣湯用之,恐峻劑速下也。
熱藥用之緩其熱,寒藥用之緩其寒。
甘能滿中,故中滿者勿用:甘能緩急,故筋急者宜之。
頭入吐藥有功,梢達腎家清火,嘔病酒病脹病俱禁用也。
(甘草造人中黃法,用竹筒一段,刮去青皮,一頭開一小孔。
將甘草納入填滿,油灰封固其孔,立冬日投於通衢無女人到廁中,至立春日取起,清水洗淨,置有風無日處,陰乾半月後,劈開取出晒乾,用之神治一切熱毒疫毒。)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