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卷之三十八人集婦人規上經脈類經脈諸臟病因四】
女人以血為主,血王則經調,而子嗣,身體之盛衰,無不肇端於此,故治婦人之病,當以經血為先。
而血之所主,在古方書皆言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故凡傷心,傷脾,傷肝者,均能為經脈之病。
又曰:腎為陰中之陰,腎主閉藏;肝為陰中之陽,肝主疏泄。
二藏俱有相火,其系上屬於心,故心火一動,則相火翕然從之,多致血不靜而妄行,此固一說。
然相火動而妄行者有之,由火之盛也,若中氣脫陷及門戶不固而妄行者亦有之,此由脾腎之虛,不得盡言為火也。
再如氣道逆而不行者有之,由肝之滯也,若精血敗而不行者亦有之,此由真陰之枯竭,其證極多,不得誤以為滯也。
是固心脾肝腎四臟之病,而獨於肺臟多不言及,不知血之行與不行,無不由氣。
如經脈別論曰: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行陰陽,揆度以為常也。
此言由胃達脾,由脾達肺,而後傳布諸經。
故血脫者當益氣,氣滯者當調氣,氣主於肺,其義可知。
是皆諸經之當辨者如此。
然其微甚本末,則猶有當辨者。
蓋其病之肇端,則或由思慮,或由鬱怒,或以積勞,或以六淫,飲食,多起於心肺肝脾四臟,及其甚也,則四臟相移,必歸脾腎。
蓋陽分日虧,則飲食日減,而脾氣胃氣竭矣;陰分日虧,則精血日涸,而衝任腎氣竭矣。
故予曰:陽邪之至,害必歸陰;五臟之傷,窮必及腎。
此源流之必然,即治療之要著。
故凡治經脈之病,或其未甚,則宜解初病,而先其所因;若其已劇,則必計所歸,而專當顧本。
甚至脾腎大傷,泉源日涸,由色淡而短少,由短少而斷絕,此其枯竭已甚也。
昧者無知,猶云積血,而通之破之,禍不旋踵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