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8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七方脈心脾病合參】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4 08:39: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七方脈心脾病合參

 

方脈心脾病合參

 

真心痛者,手足青至節,旦發夕死,夕發旦死,寒邪傷其君主也。

 

蓋心為君主,義不受邪,受邪則本經自病,必死不治。

 

今之治例,皆言胞絡受邪,在腑不在臟,在絡不在經,而非真心痛也,以其在心之部位而名,或心之脈絡,或手心主之脈絡,或胃脘,或胸膈,或食傷,或寒傷,或氣逆,或痰飲,或死血,或蟲或鬱火,皆致痛也。

 

蓋胃屬濕土,列處中焦,為水穀之海,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受氣於此,壯者邪不能干,弱者著而為病。

 

其沖和之氣,變至偏寒偏熱,因之水停食積,皆與真氣相搏而痛,惟肝木之相乘者為尤甚,腎氣上逆者次之。

 

胃病者,腹 脹,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

 

咽膈不通,蓋胃脘逼近於心,移其邪而易得攻害也。

 

《脈經》曰:有憂愁思慮傷心而痛者,其人勞倦,即頭面赤而下重,心中痛徹背,其脈弦,此心臟傷所致也。

 

蓋心主血而統性情,因於怵惕思慮,傷神涸血,於是清陽不升,濁陰不降,以致食飲風冷熱悸蟲疰之九種,乘虛侵凌也。

 

蟲痛者,發作懊 ,腫聚往來,上下行痛,痛有休作,心腹中熱善渴,涎出而色乍青乍白乍赤,嘔吐清水者蛔也。

 

大虛心痛者,宜補之。

 

如大實心痛者,當食受惱,卒然發痛,大便或秘,久而心胸高起,按之至痛,不能飲食,宜利之。

 

寒厥心痛者,手足逆而遍身冷汗,便溺清白,大便通利不渴,氣微力弱,急以術附湯溫之。

 

寒厥暴痛,非久病也。

 

朝發暮死,急當救之,是知久病無寒,暴病非熱也。

 

夫心痛有九種,曰飲、曰食、曰風、曰冷、曰熱、曰悸、曰蟲、曰疰、曰去來痛者,除風熱冷屬外所因,余皆不內外因。

 

更婦人惡血入心脾經,發作疼痛,尤甚於諸痛。

 

更有卒中客忤,鬼擊尸疰,使人心痛,亦屬不內外因,以意推度施治。

 

心膈之痛,須分新久。

 

若明知身受寒氣,口食寒物而病,於初得之時,當有溫散,或溫利之。

 

其病得之稍久,則成鬱矣。

 

鬱則蒸熱生火。

 

若再欲溫散溫利,寧無助火添病耶!故古方多以山梔為君,加熱藥為響導,而開鬱行氣,則邪易伏,病易退。

 

然向安之後,若縱恣口味,病必復作。

 

大概皆以諸痛屬實,痛無補法,痛隨利減,為不易之法,不知形實病實,便閉不通者,乃為相宜。

 

若形虛脈弱。

 

食少便泄者,豈容混治?須知痛而脹閉者多實,不脹不閉者多虛;拒按者為實。

 

可按者為虛:痛不移者為血,痛無定者為氣:喜寒者多實,受熱者多虛;飽則甚者多實,餓則甚者多虛:脈實氣粗者多實,脈虛氣少者多虛;新病年壯者多實,久病年衰者多虛:補而不效者多實,攻而愈劇者多虛。

 

痛在經者脈多弦大,痛在臟者脈多沉微,表虛而痛者,陽不足也,非溫經不可,裡虛而痛者,陰不足也,非養榮不可。

 

上虛而脾傷也,非補中不可。

 

下虛而脾腎敗也。

 

非溫補命門不可。

 

若泥痛無補法,為害不淺。

 

食積與痰飲作痛者,胃氣亦藉所養,故卒不便虛,日數雖多,不食無損。

 

若痛止便吃物,痛必復作,須三五服藥後,以漸將息可也。

 

痛甚者,脈必伏,用溫藥附子之類,不可用參術,蓋諸痛不可補氣,一胃中有熱而作痛者,非山梔子不可,須佐以薑汁,多用台芎開之。

 

一有因平日喜食熱物,以致死血留於胃口作痛者,必日輕夜重,甚則用桃仁承氣湯下之。

 

輕則用韭汁消其血,桔梗開提其氣。

 

蟲痛者,面上白斑,唇紅,時吐清水,痛定便能食,時作時止,有塊往來,上下行者是也,治以苦楝根、錫灰之類。

 

然上半月蟲頭向上易治,下半月蟲頭向下難治。

 

凡服藥先以肉汁及糖蜜食下,引蟲頭向上,然後用藥打出。

 

脈堅實不大便者,下之。

 

心痛,用山梔子並劫藥止之。

 

若又復發,可用玄明粉一服立止。

 

左手脈數熱多,脈澀者,有死血。

 

右手脈緊實痰積,弦大必是久病。

 

有脾痛,大小便不通者,此是痰隔中焦,氣聚下焦。

 

心痛者,脈必伏,以心主脈,不勝其痛,故伏也。

 

不可因其脈伏神亂,疑為心虛,而用地黃白朮補之。

 

蓋邪得溫則散,泥則不散,溫散之後,可用陰陽平補。

 

中宮氣不清則痛,有挾痰與火,或日久成積,古方用陳皮、香附、甘草為君,因所挾而兼用,一加海粉,火加梔子,積加醋蓬術,死血加乾漆。

 

胃中若有清痰留飲,腹中漉漉有聲,及手足寒痛,或腰膝脊脅抽痛,惡心煩悶,時吐黃水,甚則搖之作水聲,用小胃丹,或控涎丹,徹去病根而止。

 

丹溪曰,草豆蔻一味,性溫能散滯氣,利膈上痰。

 

若果因寒而痛者,用之如鼓應桴。

 

若濕鬱結痰成痛,服之多效,若因熱鬱而痛者,理固不可,但以涼藥來之。

 

如炒芩連枝子之類,其效猶捷。

 

東垣草豆蔻丸,治寒厥心痛,大獲奇效。

 

若久熱鬱熱己甚者,諸香燥藥斷不可用也。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15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1 龍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4 06:20 , Processed in 0.31250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