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9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景岳全書-卷之二十五心集雜證謨心腹痛經義】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2 22:53: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景岳全書-卷之二十五心集雜證謨心腹痛經義

 

 

●舉痛論帝曰:願聞人之五臟卒痛,何氣使然?

 

岐伯對曰: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

 

帝曰:其痛或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按者,或按之而痛止者,或按之無益者,或喘動應手者,或心與背相引而痛者,或肋與少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陰股者,或痛宿昔而成積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少間復生者,或痛而嘔者,或腹痛而後泄者,或痛而閉不通者,凡此諸痛,各不同形,別之奈何?

 

岐伯曰:寒氣客於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踡,縮踡則脈絀急,絀急則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得炅則立止,因重中於寒,則痛久矣。

 

寒氣客於經脈之中,與炅氣相薄則脈滿,滿則痛而不可按也,寒氣稽留,炅氣從上,則脈充大而血氣亂,故痛甚不可按也。

 

寒氣客於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急引故痛,按之則血氣散,故按之痛止。

 

寒氣客於俠脊之脈,則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無益也。

 

寒氣客於衝脈,衝脈起於關元,隨腹直上,寒氣客則脈不通,脈不通則氣因之,故喘動應手矣。

 

寒氣客於背俞之脈,則脈泣,脈泣則血虛,血虛則痛,其俞注於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

 

寒氣客於厥陰之脈,厥陰之脈者,絡陰器繫於肝,寒氣客於脈中則血泣脈急,故肋與少腹相引痛矣。

 

寒氣客於陰股,寒氣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陰股。

 

寒氣客於小腸膜原之間,絡血之中,血泣不得注於大經,血氣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積矣。

 

寒氣客於五臟,厥逆上泄,陰氣竭,陽氣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氣復反則生矣。

 

寒氣客於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也。

 

寒氣客於小腸,小腸不得成聚,故後泄腹痛矣。

 

熱氣留於小腸,腸中痛,癉熱焦渴則堅乾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矣。

 

帝曰:所謂言而可知者也,視而可見奈何?

 

岐伯曰:五臟六腑固盡有部,視其五色,黃赤為熱,白為寒,青黑為痛,此所謂視而可見者也。

 

帝曰:捫而可得奈何?

 

岐伯曰:視其主病之脈堅而血反陷下者,皆可捫而得也。

 

●賓按:本篇論痛,總計一十三條,所言寒氣與炅氣相薄,及熱氣留於小腸閉而不通者,止二條為熱證,而其他皆屬於寒,則此證之概可知,學者當思所辨矣。

 

●終始篇曰:病痛者陰也,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陰也,深刺之。

 

●痺論帝曰:內舍五臟六腑,何氣使然?

 

岐伯曰:五臟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內舍於其合也。

 

胞痺者,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

 

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

 

●骨空論曰:絡季引少腹而痛脹,刺譆。

 

●調經論曰:實者外堅充滿,不可按之,按之則痛。

 

虛者聶辟氣不足,按之則氣足以溫之,故快然而不痛。

 

●平人氣象論曰:寸口脈沉而弱,曰寒熱及疝瘕少腹痛。

 

寸口脈沉而橫,曰下有積,腹中有橫積痛。

 

脈急者,曰疝瘕少腹痛。

 

●邪氣藏府病形篇曰:心脈微急為心痛引背,食不下。

 

●衛氣篇曰:新積痛可移者,易已也;積不痛,難已也。

 

●厥病篇曰:厥心痛,與背相控,善瘈,如從後觸其心,傴僂者,腎心痛也。

 

厥心痛,腹脹胸滿,心尤痛甚,胃心痛也。

 

厥心痛,痛如以錐鍼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

 

厥心痛,色蒼蒼如死狀,終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

 

厥心痛,臥若徒居,心痛間,動則痛益甚,色不變,肺心痛也。

 

真心痛,手足清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

 

腸中有蟲瘕及蛟,心腸痛,作痛腫聚,往來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熱喜渴涎出者,是蛟也。

 

以上皆有刺法,詳在本經。

 

●雜病篇曰:心痛引腰脊,欲嘔,取足少陰。

 

心痛,腹脹嗇嗇然,大便不利,取足太陰。

 

心痛引背不得息,刺足少陰,不已,取手少陽。

 

心痛引小腹滿,上下無常處,便溲難,刺足厥陰。

 

心痛,但短氣不足以息,刺手太陰。

 

心痛,當九節刺之,按已刺按之,立已。

 

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

 

●六元正紀大論曰:不遠熱則熱至,不遠寒則寒至,寒至則堅否腹滿,痛急下利之病生矣。

 

土鬱之發,甚則心痛,嘔吐霍亂,飲發注下。

 

金鬱之發,心滿引小腹,善暴痛,不可反側。

 

水鬱之發,民病寒客心痛。

 

木鬱之發,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膈咽不通,食飲不下。

 

火鬱之發,民病骨痛,腹中暴痛。

 

●邪氣藏府病形篇曰:大腸病者,腸中切痛而鳴濯濯,冬日重感於寒即泄,當臍而痛,不能久立,與胃同候,取巨虛上廉。

 

胃病者,腹脹,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膈咽不通,食飲不下,取之三里也。

 

小腸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睪而痛,時窘之後,取之巨虛下廉。

 

膀胱病者,小腹偏腫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取委中央。

 

●五邪篇曰:邪在肝,則兩中痛,寒中,惡血在內,行善掣節時腳腫。

 

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

 

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

 

邪在心,則病心痛喜悲,時眩仆。

 

以上俱有刺法在本經。

 

●經脈篇曰:脾足太陰之脈,入腹屬脾絡胃,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

 

是動則病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心下急痛,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

 

心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是動則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飲。

 

腎足少陰之脈,其支者,從肺出絡心。

 

是動則心如懸若饑狀,舌乾,咽腫,煩心,心痛。

 

心主手厥陰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

 

是動則胸支滿,煩心心痛。

 

膽足少陽之脈,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循裏。

 

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痛不能轉側。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25 10:46 , Processed in 0.09375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