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44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類經 卷二十三 運氣類 天地六六之節標本之應亢則害承...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31 22:41: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類經 卷二十三 運氣類 天地六六之節標本之應亢則害承乃製315

 

 

(《素問‧六微旨大論》)

 

黃帝問曰︰嗚呼遠哉﹗天之道也,如迎浮雲,若視深淵,視深淵尚可測,迎浮雲莫知其極。

 

(此甚言天道之難窮也。

 

疏五過論亦有此數句,詳論治類十八,但彼言醫道,此言天道也。)

 

夫子數言謹奉天道,余聞而藏之,心私異之,不知其所謂也。

 

願夫子溢志盡言其事,令終不滅,久而不絕,天之道可得聞乎?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明乎哉﹗問天之道也。

 

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時也。

 

(因天道之序更,所以成盛衰之時變也。)

 

帝曰︰願聞天道六六之節盛衰何也?(六六之義,已見前第一章,此復求其盛衰之詳。)

 

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紀。

 

(此言六位之序,以明客氣之盛衰也。)

 

故少陽之右,陽明治之;陽明之右,太陽治之;太陽之右,厥陰治之;厥陰之右,少陰治之;少陰之右,太陰治之;太陰之右,少陽治之。

 

此所謂氣之標,蓋南面而待之也。

 

(此即天道六六之節也。

 

三陰三陽以六氣為本,六氣以三陰三陽為標。

 

然此右字,皆自南面而觀以待之,所以少陽之右為陽明也。

 

有天地六氣圖解,在《圖翼》二卷。)

 

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謂也。

 

(光,日光也。

 

位,位次也。

 

凡此六氣之次,即因天之序也。

 

天既有序,則氣之王者為盛,氣之退者為衰。

 

然此盛衰之時,由於日光之移,日光移而後位次定。

 

聖人之察之者,但南面正立而待之,則其時更氣易,皆於日光而見之矣。

 

故《生氣通天論》曰︰天運當以日光明。

 

正此移光定位之義。

 

此數句與《八正神明論》同,詳針刺類十三。)

 

少陽之上,火氣治之,中見厥陰;(此以下言三陰三陽,各有表裡,其氣相通,故各有互根之中氣也。

 

少陽之本火,故火氣在上。

 

與厥陰為表裡,故中見厥陰,是以相火而兼風木之化也。

 

此有上中下本標中氣圖解,在《圖翼》四卷。)

 

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陽明之本燥,故燥氣在上。

 

與太陰為表裡,故中見太陰,是以燥金而兼濕土之化也。)

 

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陰;(太陽之本寒,故寒氣在上。

 

與少陰為表裡,故中見少陰,是以寒水而兼君火之化也。)

 

厥陰之上,風氣治之,中見少陽;(厥陰之本風,故風氣在上。

 

與少陽為表裡,故中見少陽,是以風木而兼相火之化也。)

 

少陰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太陽;(少陰之本熱,故熱氣在上。

 

與太陽為表裡,故中見太陽,是以君火而兼寒水之化也。)

 

太陰之上,濕氣治之,中見陽明。

 

(太陰之本濕,故濕氣在上。

 

與陽明為表裡,故中見陽明,是以濕土而兼燥金之化也。)

 

所謂本也。

 

本之下,中之見也;見之下,氣之標也。

 

(所謂本也一句,與前天元紀章所云者同義。

 

蓋上之六氣,為三陰三陽之本;下之三陰三陽,為六氣之標,而兼見於標本之間者,是陰陽表裡之相合,而互為中見之氣也。

 

其於人之應之者亦然。

 

故足太陽、少陰二經為一合,而膀胱與腎之脈互相絡也;足少陽、厥陰為二合,而膽與肝脈互相絡也;足陽明、太陰為三合,而胃與脾脈互相絡也;手太陽、少陰為四合,而小腸與心脈互相絡也;手少陽、厥陰為五合,而三焦與心包絡之脈互相絡也;手陽明、太陰為六合,而大腸與肺脈互相絡也。

 

此即一表一裡而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之義。)

 

本標不同,氣應異象。

 

(本標不同者,若以三陰三陽言之,如太陽本寒而標陽,少陰本熱而標陰也。

 

以中見之氣言之,如少陽所至為火生,而中為風;陽明所至為燥生,而中為濕;太陽所至為寒生,而中為熱;厥陰所至為風生,而中為火;少陰所至為熱生,而中為寒;太陰所至為濕生,而中為燥也。

 

故歲氣有寒熱之非常者,診法有脈從而病反者,病有生於本、生於標、生於中氣者,治有取本而得、取標而得、取中氣而得者,此皆標本之不同而氣應之異象,即下文所謂物生其應、脈氣其應者是也。

 

故如瓜甜蒂苦、蔥白葉青、參補蘆瀉、麻黃發汗、根節止汗之類,皆本標不同之象。

 

此一段義深意圓,當與標本類諸章參悟。)

 

帝曰︰其有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太過何也?(此下正以明氣候之盛衰也。

 

六氣治歲各有其時,氣至有遲早,而盛衰見矣。)

 

岐伯曰︰至而至者和;至而不至,來氣不及也;未至而至,來氣有餘也。

 

(時至氣亦至,和平之應也,此為平歲。

 

若時至而氣不至,來氣不及也。

 

時未至而氣先至,來氣有餘也。)

 

帝曰︰至而不至,未至而至何如?岐伯曰︰應則順,否則逆,逆則變生,變生則病。

 

(當期為應,愆期為否,應則順而生化之氣正,否則逆而勝復之變生,天地變生則萬物亦病矣。)

 

帝曰︰善。

 

請言其應。

 

岐伯曰︰物生其應也,氣脈其應也。

 

(物生其應,如五常政大論之五穀、五果、五蟲、五畜之類是也。

 

氣脈其應,如《至真要大論》之南北政,及厥陰之至其脈弦之類是也。

 

至不至之義,又見《六元正紀大論》,詳後十八。)

 

帝曰︰善。

 

願聞地理之應六節氣位何如?(此下言地理之應六節,即主氣之靜而守位者也,故曰六位,亦曰六步,乃六氣所主之位也。)

 

岐伯曰︰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顯明者,日出之所,卯正之中,天地平分之處也。

 

顯明之右,謂自斗建卯中,以至巳中,步居東南,為天之右間,主二之氣,乃春分後六十日有奇,君火治令之位也。

 

若客氣以相火加於此,是謂以下臨上,臣位君則逆矣。

 

此下有交六氣節令圖解及地理之應六節圖,在圖翼二卷。)

 

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退行一步,謂退於君火之右一步也。

 

此自斗建巳中以至未中,步居正南,位直司天,主三之氣,乃小滿後六十日有奇,相火之治令也。)

 

復行一步,土氣治之;(復行一步,謂於相火之右,又行一步也。

 

此自未中以至酉中,步居 西南,為天之左間,主四之氣,乃大暑後六十日有奇,濕土治令之位也。)

 

復行一步,金氣治之;(此於土氣之右,又行一步,自酉中以至亥中,步居西北,為地之右間,主五之氣,乃秋分後六十日有奇,燥金治令之位也。)

 

復行一步,水氣治之;(此於金氣之右,又行一步,自亥中以至丑中,步居正北,位當在泉,主終之氣,乃小雪後六十日有奇,寒水之治令也。)

 

復行一步,木氣治之;(此於水氣之右,又行一步,自丑中以至卯中,步居東北,為地之左間,主初之氣、乃大寒後六十日有奇,風木治令之位也。)

 

復行一步,君火治之。

 

(此自木氣之末,復行於顯明之右,君火之位,是為主氣六步之一周。)

 

相火之下,水氣承之;水位之下,土氣承之;土位之下,風氣承之;風位之下,金氣承之;金位之下,火氣承之;君火之下,陰精承之。

 

(此言六位之下,各有所承。

 

承者,前之退而後之進也。

 

承之為義有二︰一曰常,一曰變。

 

常者如六氣各專一令,一極則一生,循環相承,無所間斷。

 

故於六位盛極之下,各有相製之氣,隨之以生,由生而化,由微而著,更相承襲,時序乃成。

 

所謂陽盛之極,則陰生承之;陰盛之極,則陽生承之。

 

亦猶陰陽家五行胎生之義,此歲氣不易之令,故謂之常。

 

常者,四時之序也。

 

變者,如《六元正紀大論》所謂︰少陽所至為火生,終為蒸溽。

 

水承相火之象也。

 

水發而雹雪,土氣承水之象也。

 

土發而飄驟,風木承土之象也。

 

木發而毀折,金氣承木之象也。

 

金發而清明,火氣承金之象也。

 

火發而曛昧,陰精承君火之象也。

 

此則因亢而製,因勝而復,承製不常,故謂之變。

 

變者,非時之邪也。

 

然曰常曰變,雖若相殊;總之防其太過,而成乎造化之用,理則一耳。)

 

帝曰︰何也?岐伯曰︰亢則害,承乃製。

 

(亢者,盛之極也。

 

製者,因其極而抑之也。

 

蓋陰陽五行之道,亢極則乖,而強弱相殘矣。

 

故凡有偏盛,則必有偏衰,使強無所製,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而乖亂日甚。

 

所以亢而過甚,則害乎所勝,而承其下者,必從而製之。

 

此天地自然之妙,真有莫之使然而不得不然者。

 

天下無常勝之理,亦無常屈之理。

 

易之乾象曰︰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

 

復之彖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即此亢承之義。)

 

製生則化,外列盛衰;(製生則化,當作製則生化,傳寫之誤也。

 

夫盛極有製則無亢害,無亢害則生化出乎自然,當盛者盛,當衰者衰,循序當位,是為外列盛衰。

 

外列者,言發育之多也。)

 

害則敗亂,生化大病。

 

(亢而無製,則為害矣。

 

害則敗亂失常,不生化正氣而為邪氣,故為大病也。

 

按︰王安道曰︰予讀內經,至亢則害,承乃製,喟然嘆曰︰至矣哉,其造化之樞紐乎﹗王太仆發之於前,劉河間闡之於後,聖人之蘊,殆靡遺矣;然學人尚不能釋然,得不猶有未悉之旨歟?請推而陳之。

 

夫自顯明之右至君火治之十五句,言六節所治之位也。

 

自相火之下至陰精承之十二句,言地理之應歲氣也。

 

亢則害、承乃製二句,言抑其過也。

 

製則生化至生化大病四句,言有製之常與無製之變也。

 

承,猶隨也。

 

然不言隨而言承者,以下言之,則有上奉之象,故曰承。

 

雖謂之承,而有防之之義存焉。

 

亢者,過極也。

 

害者,害物也。

 

製者,克勝之也。

 

然所承者,其不亢則隨之而已,故雖承而不見;既亢則克勝以平之,承斯見矣。

 

然而迎之不知其所來,跡之不知其所止,固若有不可必者;然可必者,常存乎沓冥恍惚之中,而莫之或欺也。

 

河間曰︰己亢過極,則反似勝己之化。

 

似也者,其可以形質求哉?故後篇雲厥陰所至為風生,終為肅,少陰所至為熱生,終為寒之類。

 

其為風生、為熱生者,亢也。

 

其為肅、為寒者,製也。

 

又水發而雹雪,土發而飄驟之類。

 

其水發、土發者,亢也。

 

其雹雪、飄驟者,製也。

 

若然者,蓋造化之常,不能以無亢,亦不能以無製焉耳。

 

又虞天民曰︰製者,製其氣之太過也。

 

害者,害承者之元氣也。

 

所謂元氣者,總而言之,謂之一元,如天一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復生水,循環無端,生生不息也。

 

分而言之,謂之六元,如水為木之化元,木為火之化元,火為土之化元,土為金之化元,金為水之化元,亦運化而無窮也。

 

假如火不亢,則所承之水,隨之而已;一有亢極,則其水起以平之,蓋恐害吾金元之氣,子來救母之意也。

 

六氣皆然。

 

此五行勝復之理,不期然而然者矣。

 

由此觀之,則天地萬物,固無往而非五行,而亢害承製,又安往而不然哉?故求之於人,則五臟更相平也,五志更相勝也,五氣更相移也,五病更相變也。

 

故火極則寒生,寒極則濕生,濕極則風生,風極則燥生,燥極則熱生,皆其化也。

 

第承製之在天地者,出乎氣化之自然;而在人為亦有之,則在挽回運用之得失耳。

 

使能知其微,得其道,則把握在我,何害之有?設承製之盛衰不明,似是之真假不辨,則敗亂可立而待也,惟知者乃能慎之。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6 12:4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