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5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今醫統大全 火証門 藥方975】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5 20:10: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今醫統大全 火証門 藥方975

 

 

黃連瀉心火,梔子佐之;柴胡瀉肝火,川芎佐之;黃芩瀉肺火,須用片芩,用桑白皮佐之。

 

若鼠尾條芩,止能瀉大腸之火。

 

石膏,瀉脾中之實火,虛者忌之。

 

芍藥,瀉脾火。

 

(冬月必須酒炒,製其性之寒酸也。)

 

木通,下行瀉小腸火。

 

黃芩、黃連,以豬膽汁炒瀉肝膽之火。

 

黃柏、知母,瀉腎火,又退勞骨蒸之火。

 

連翹瀉六經之邪火。

 

玄參瀉無根之游火。

 

青黛,瀉五臟之鬱火。

 

人中白,瀉肝火。

 

黃柏加鬱金大能瀉膀胱之火。

 

小便降火極速。

 

山梔仁能降火從小便出,其性能曲屈下行,人所不知。

 

(《局方》)瀉心湯 治心火,心經蘊熱。

 

川黃連(為末)或湯或散,任服。

 

導赤散 治心火並小腸火。

 

生地黃 木通 生甘草(各等分)入竹葉水煎服。

 

茯苓散 治心經實熱,口乾煩渴,眠臥不安。

 

茯苓 麥門冬 通草 升麻(各八分) 紫菀 知母(各一錢) 桂心(四分) 赤石脂淡竹葉(十片) 大棗(二枚) 水二盞煎八分,溫服。

 

瀉青丸 治肝火。

 

當歸 龍膽草 川芎 山梔 防風 大黃 羌活(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左金丸 治肝火。

 

黃連 吳茱萸(各一兩,泡浸半時,焙乾用) 上為細末,粥丸,煎白朮、陳皮湯下。

 

瀉白散 治肺火,大腸火。

 

桑白皮 地骨皮(各一兩) 甘草(半兩) 上為細末,水調服。

 

清金丸 治肺火。

 

黃芩(炒)為末,滴水丸,白湯下。

 

(《正傳》)麥門冬湯 治病後火熱乘肺,咳唾有血,胸脅脹滿,上氣喘急,五心煩熱,渴而煩悶。

 

麥門冬 天門冬 桑白皮(各七分) 五味子(九粒) 紫菀茸 貝母(各六分) 桔梗甘草(各五分) 生地黃 淡竹葉(各一錢) 水盞半,薑三片、棗一枚,煎服。

 

(《集成》)朱砂涼膈丸 治上焦虛熱,咽膈有氣,如煙搶上。

 

黃連 梔子(各兩) 人參 茯苓(各五錢) 朱砂(三錢) 片腦(三分) 上為末,蒸餅丸,朱砂為衣,水下。

 

(《醫林》)橘皮湯 治肺熱、氣喘,息賁。

 

橘皮 麻黃 紫蘇(各七分) 柴胡(五分) 母薑 杏仁(各一錢) 石膏(二錢) 水煎服。

 

生薑瀉腸湯 治大腸實熱,腹脹不通,口舌生瘡。

 

生薑 橘皮 竹茹(各五分) 生地黃(錢半) 白朮 茯苓 黃芩 梔子(各一錢)朴硝(二錢) 桂心(五分) 水二盞,棗一枚,煎八分服。

 

瀉黃散 治脾火。

 

山梔(一兩) 藿香(七錢) 石膏(五錢) 防風(四錢) 甘草(三錢) 上為末,蜜酒拌,略炒服。

 

瀉熱湯 治脾火,面黃目赤,季脅痛滿。

 

半夏 母薑(各一錢) 白朮 枳實(炒) 茯苓 梔子(各七分) 杏仁 細辛 芒硝生地黃 淡竹葉(各八分)水煎加薑服。

 

石膏丸 瀉胃火並食積痰火。

 

石膏( ) 上為細末,醋糊丸,綠豆大,清米飲送下。

 

(東垣)滋腎丸 降腎火黃柏(二兩、酒拌,陰乾) 知母(同上) 肉桂(一錢,去粗皮)上二味,氣味俱陰,故能補腎以瀉下焦之火。

 

桂與火邪同體,故以寒因熱用。

 

凡諸病在下焦,皆不渴也。

 

上為細末,熟水為丸,百沸湯溫下。

 

大補丸 治陰火,補腎水。

 

黃柏(鹽酒炒褐色)為細末,粥丸。

 

血虛,四物湯送下;氣虛,四君子湯下。

 

補陰丸 治消渴,骨熱,補腎水,真陰不足。

 

六味地黃丸 治腎虛,憔悴盜汗,發熱,五臟齊損瘦弱,虛煩,骨蒸,下血。

 

(二方並見虛損門。)

 

(河間)涼膈散 瀉三焦、六經諸火。

 

加黃連名清心湯。

 

大黃 朴硝 甘草(各一錢) 連翹(錢半) 梔子 黃芩 薄荷(各五分) 上水盞半,煎入蜜一匙,和勻服。

 

三補丸 瀉三焦火,加大黃,去黃連,名三黃丸。

 

黃芩 黃柏 黃連為末,滴水丸服。

 

(東垣)升陽散火湯 治男婦四肢、筋骨、肌表俱熱如火,捫之烙手。

 

此因血虛或胃虛,食冷物,遏陽氣於脾土之中,火鬱即發之。

 

升麻 葛根 獨活 羌活 芍藥 人參(各六分) 炙甘草(一分) 柴胡(三分) 防風(三分)生甘草(二分) 水盞半,薑三片,煎熱服。

 

忌生冷。

 

瀉陰火升陽湯 治肌膚煩熱,面赤,食少,喘咳痰盛,上關脈緩弱,或弦,或浮而數。

 

羌活 炙甘草 黃耆 蒼朮(各一分) 升麻(八分) 柴胡(錢半) 人參 黃芩(各七分)黃連(酒炒五分) 石膏(五分) 上水煎服。

 

黃連解毒湯 治一切火熱毒,狂躁煩心,口燥舌乾,熱勢之甚者,及吐下後,熱不解,而脈洪,喘急,鄭聲,目赤,睛痛。

 

黃連 黃柏 黃芩 梔子(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八分,溫服。

 

梔子仁湯 治發熱,潮熱,狂躁,面赤,咽痛。

 

梔子 赤芍藥 大青 知母(各一錢) 升麻 柴胡 黃芩 石膏 杏仁 甘草(各二錢)豆豉(百粒) 上水煎溫服。

 

(《宣明》)防風通聖散 治表裡俱熱,壅滯躁悶。

 

(方見風門) 防風當歸飲子 治煩渴發熱,虛煩,火証。

 

柴胡 人參 黃芩 甘草(各一兩) 滑石(三兩) 大黃 當歸 芍藥 防風(各五錢) 上咀,每服一兩,水二盞,薑三片,煎一盞,通口服。

 

如有痰嗽,加半夏;若瀉,減大黃。

 

滋陰降火湯 養血降火之聖藥也。

 

當歸 地黃(涼血用生,補血用熱) 天門冬(去心) 白芍藥(薄荷湯炒) 白朮(各一錢)麥門冬(去心) 炙甘草(各三錢) 知母 黃柏(蜜炙) 遠志(去心) 陳皮(洗)川芎(各六分) 上咀,薑三片,水煎服。

 

氣血虛加人參、黃耆;嗽加五味、阿膠;痰加栝蔞、貝母;吐血加丹皮、藕節;骨蒸熱加地骨皮。

 

(《直指》)黃芩湯 治心肺蘊熱,口瘡咽痛,膈悶,小便淋濁不利。

 

澤瀉 梔子仁 黃芩 麥門冬(去心) 木通 生地黃 黃連 甘草(各等分)上每服一兩,水二盞,薑三片,煎一盞,食前溫服。

 

桂苓甘露飲(方見霍亂門) 治胃受濕熱,頭痛,身熱,煩渴,吐瀉,口乾。

 

紫雪 治內外煩熱不解,口中生瘡,狂易叫走,解諸熱毒、藥毒、邪熱,小兒驚癇百病。

 

黃金(百兩) 寒水石 磁石 石膏 滑石(各三斤) 以上五味,用水一石,煮至四斗,去渣,入下項藥︰炙甘草(半分) 羚羊角(屑) 犀角(屑) 青木香 沉香(各五錢) 丁香(一兩)升麻 玄參(並銼細末,各一斤) 以上再煮至一斗五升,入下項藥︰硝石(四升,芒硝亦得,每升得七兩七錢半) 朴硝(提淨者十斤) 以上入前藥汁中,微火熬,柳枝不住手攪。

 

候有七升,拋放水盆中半日,欲凝,入下項藥攪令勻︰朱砂(研,三兩)麝香(當門子,一兩二錢)上藥成霜雪紫色,每服一錢或二錢,冷水調下,大人小兒臨時以意加減,並食後服。

 

大金花丸 治中外諸熱,寢汗切牙,睡語驚悸,溺血淋秘,咳血衄血,瘦弱,頭痛,骨蒸,肺痿,勞嗽,去大黃加梔子,名梔子金花丸。

 

黃連 黃柏 黃芩 大黃 梔子(等分) 上為細末,滴水丸,小豆大。

 

每服三十丸,涼水下。

 

(《御藥》)神芎丸 治一切熱証,常服除痰消飲,清頭,自利咽膈,能令遍身結滯宣通,氣利而愈。

 

神強,體健,省病。

 

大黃 黃芩(各二兩) 牽牛 滑石(各四兩) 黃連 薄荷 川芎(各半兩) 上為末,滴水丸,小豆大,溫水下三十丸。

 

當歸龍薈丸 治腎水陰氣,風熱濕積,時發驚悸,筋惕搐搦,神志不能,榮衛壅滯,頭目昏眩,肌肉 瘈瘲,咽,胸膈不利,腸胃燥澀,躁擾狂越,罵詈驚駭,火熱等証。

 

當歸 龍膽草 大梔子 黃連 黃柏(各一兩) 青黛(五錢) 木香(一錢) 麝香(五分)黃芩(一兩) 大黃 蘆薈(各五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小豆大。

 

每服三十丸,薑湯送下。

 

瓜蒂散 三聖散(二方並見風門。)

 

上治一切風熱、積熱或火熾者。

 

寸口脈滑而有力,胸中實滿,煩冤氣上而不化,面赤痰盛,罵詈驚駭,並宜吐之。

 

調胃承氣湯(瀉胃火。)

 

當歸承氣湯(瀉脾胃肝火,二方並見傷寒門。)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10 學習 +10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 09:12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