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垃圾經濟學 速速減碳】
2008年的選舉終結了垃圾科學(譯註:指缺乏實際的證據證明其可行的科學)對我國首都的支配,針對氣候變遷問題採取有意義行動的機會亦已大增,而其方法應該是實施對溫室氣體的排放設下總量管制並准許交易的制度。
但反對採取行動者宣稱,限制溫室氣體排放將對美國經濟產生毀滅性影響。
所以,我們必須明白,一如否認氣候變遷正在發生是垃圾科學,預測我們試圖處理氣候變遷問題會導致經濟災難,乃是垃圾經濟學。
是的,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需要付出代價。
當「綠色經濟」的死忠堅稱保護環境不必付出代價、只有益處時,身為正規經濟學家的我期期不以為然。
然而,可取得的最佳預估數字顯示,只要限制氣體排放的計畫逐步施行,需付的代價是可以承受的,而且我們現在全力投入這項計畫,或許真能幫助經濟從當下的衰退中復甦。
且先談談這些代價。
實施總量管制與交易制,任何直接、間接導致石化燃料燃燒的物品價格都會提高。
電力尤其如此,它將變得更加昂貴,因為許多電力是燃煤產生的。
電力公司可能透過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減少購買氣體排放許可的需求。
當然,整個總量管制制度的重點就在提供這麼做的誘因。不過它們將用以限制氣體排放的方法,例如改用其它能源,或者捕捉、封存大多數它們排放的二氧化碳,無疑將使成本提高。
如果氣體排放權順利拍賣出去,因此取得的收益可用來給消費者折扣或減輕其它稅收,以部分抵銷較高的價格。
不過無法完全抵銷。
消費者到頭來會比沒有實施氣候變遷政策時窮一些。
但窮了多少呢?
像環保局或麻省理工學院「氣體排放預測暨政策分析團隊」這些比較謹慎的研究單位表示,不會太多。
麻省理工學院的團隊指出,即使實施最嚴格的限制,2050年時民眾減少的消費比起沒限制氣體排放時,也不到2%。
生活水平可大幅提升,對平均年度經濟成長率的影響只有0.05個百分點。
誠然,有很多人堅稱成本會高出許多。
不過說也奇怪,提出這種論調的人幾乎總是宣稱相信自由市場經濟具有完美彈性和創新力的那些人,他們宣稱自由市場經濟可以超越世界有限的原油、可耕地或乾淨水資源所加諸於其上的任何限制。
那麼,他們為什麼不認為這種經濟可以應付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問題?
在總量管制之下,氣體排放權將是另一種稀有的資源,以經濟的詞彙而言,它無異於可耕地的供給。
不消說,像金瑞契(美國前眾議院議長)這樣指總量管制將「懲罰美國人民」的人,並不做如是想。他們只認為「資本主義是好的,政府是壞的」。
但如果你真相信市場的魔法,你應該也相信,這種經濟一樣可以妥善處理限制氣體排放的問題。
所以,我們承受得起強有力的氣候變遷政策,而致力於這樣一個政策,也許真的可以在當下的經濟困境中給我們幫助。
現在,我們經濟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企業投資遽減。
由於房市泡沫破滅、消費者需求極弱,企業被淹沒在過度飽和的環境中,看不到投資的理由。
但如果國會授權從兩、三年後開始,實施越來越嚴的氣體排放限制,將不會對物品價格造成立即的影響。
然而,那將對新投資,也就是投資低氣體排放發電廠、節能工廠等形成巨大的誘因。
換言之,致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就短、中期而言,能產生和大型科技創新一樣的經濟效果:使企業在過度飽和的環境下,仍有投資於新設備和廠房的理由。
而在目前的經濟景況下,那正是醫生開出的處方。
這種短期的經濟拉抬效果並非採行氣候變遷政策的主因。
重要的是,這個星球正處在危險之中,而我們越晚行動,情況就越糟。但經濟效應是讓我們趕緊行動的一個額外理由。
所以,我們付得起拯救這個星球的代價嗎?
是的,我們付得起。
而現在正是開始行動的一個好時機。
(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林沿瑜譯)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2d2.F.GQAg7AxSd7fyJFgYVK/article?mid=68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