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淺注 卷三 奔氣病証治第八】
師曰:(病有最虛之處。即為容邪之處。當辨之於脈。)夫(欲知)脈當(先)取(其)太過(之與)不及。
(如關前之)陽(脈)微(是陽氣虛也。關後之)陰(脈)
(弦,是陰邪實也。陰邪乘於陽位。)即胸痺而(心)痛。
所以然者。
責其(上焦陽氣)極虛也。
(極虛則無以為勝邪之本矣。然單虛不為痛。)今陽(脈微則為)虛。知(其病)在上焦。
(究其)所以胸痺心痛者,以其陰(中之)弦(乃陰中之寒邪。乘上焦之虛,而為痺為痛,是虛為致邪之因。而弦則露其襲虛之本象)故也。
此言胸痺心痛之病。
皆由虛處容邪。
從其脈象而探其病源。
(其間亦有不從虛得者。當分別觀之。姑另備一審因察病之法。如無病之。)平人(又)無(新邪而發)寒熱。
(乃忽然)短氣不足以息者。
(當是痰飲食積。礙其升降之氣而然。此不責其虛。當責其)實也。
此另出實証。與上節對勘而愈明也。
(人之胸中。如天陽氣用事。陽氣一虛。諸陰寒得而乘之,則為)胸痺之病。
(蓋諸陽受氣於胸。而轉行於背。氣痺不行,則阻其上下往來之路,而為)喘息咳唾。
(塞其前後陰陽之位,則為)胸背痛。
(且不特喘息咳唾。而呼吸之間。不相續而)短氣。
(更審其脈)寸口(之陽)脈沉而遲。
(即上所言陽微之意也。)關上(之陰脈)小緊數。
(即上所言陰弦之意。由尺而上溢於關也。陽氣失權。諸陰反得而 之。法當通其胸中之陽。以)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此詳胸痺之証脈。
凡言胸痺。
皆當以此概之。
但微有參差不同。
故首揭以為胸痺之主証主方耳。
其云寸口脈沉而遲。
即首節陽微之互辭。
關上小緊數。
即首節陰弦之互辭。
但關居陰陽之界。
緣陰邪盛於真陰之本位。
由尺而上溢於關。
故於關上見之。
亦即首節太過不及。
於陰陽分其上下之意。
而不必拘拘於字句間也。
栝蔞薤白白酒湯方
栝蔞實(一枚) 薤白(半斤) 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胸痺(証。上已詳言。不復再贅。今又加氣上)不得臥。
(是有痰飲以為之援也。此証與支飲証相類。而唯)心痛徹背者。
(為胸痺証所獨。以)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此承上而言不得臥及心痛徹背。
為痺甚於前。
而前方亦宜加減也。
栝蔞薤白半夏湯方
栝蔞實(一枚搗) 薤白(三兩) 半夏(半升) 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煎取四升。
溫服一升,日三服。
(更有病勢之最急者。)胸痺(病。更加)心中痞。
(為羈)留(不去之客)氣結(聚)在胸。
(胸痺之外。又見)胸滿脅下(之氣又)逆。
(而)搶心。
(是胸既痺而且滿。而又及於心中。牽及脅下。為留為結。為逆為搶。可謂陰邪之橫行無忌矣。此際急興問罪之師。以)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
(抑或務為本源之計。)人參湯亦主之。
此言胸痺已甚之証。
出二方以聽人之臨時擇用也。
或先後相間用之。
惟在臨時之活潑。
尤在涇云:心中痞氣。
氣痺而成痞也。
脅下逆搶心。
氣逆不降。
將為中之害也,是宜急通其痞結之氣。
否則速復其不振之陽。
蓋去邪之實。
即以安正。
養陽之虛。
即以逐陰,是在審其病之久暫。
與氣之虛實而決之。
枳實薤白桂枝湯方
枳實(四枚) 薤白(半斤) 桂枝(一兩) 濃朴(四兩) 栝蔞實(一枚搗)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實濃朴。
取二升,去滓,內諸藥。
煮數沸,分溫三服。
人參湯方
人參 乾薑 白朮(各三兩) 桂枝 甘草(各四兩)
上四味,以水九升,煮取五升。
內桂枝更煮。
取三升。
溫服一升,日三服。
(更有病勢之稍緩者。)胸痺。
(病)胸中(時覺)氣(之阻)塞。
(息之出入。亦覺不流利。而)短氣。
(此水氣滯而為病。若水盛於氣者,則短氣。以)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
(水利則氣順矣。若氣盛於水者,則胸中氣塞。)橘枳生薑湯亦主之。
(氣開則痺通矣。)
尤在涇云:此亦氣閉氣逆之証。
視前條為稍緩矣。二方皆下氣散結之劑。
而有甘淡苦辛之異。
亦在酌其強弱而用之。
茯苓杏仁甘草湯方
茯苓(三兩) 杏仁(五十個) 甘草(一兩)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
溫服一升,日三服。
不瘥。
更服。
橘枳生薑湯方
橘皮(一斤) 枳實(三兩) 生薑(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又有本臟病。而殃及他臟者。不可不知。)胸痺(為手少陰之君火衰微。以致足少陰之陰氣上彌。勢盛而及於肝。肝主通身之筋。今筋時見)緩急者。
(乙癸同病也。以)薏苡附子散主之。
此言胸痺之兼証也。
薏苡附子散方
薏苡仁(十五兩) 大附子(十枚炮)
上二味,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若胸痺之外。病有同類者。不可不知。)心中(悶)痞。
(或痰飲客氣)諸逆心懸(而空。如空中懸物。動搖而)痛。
(以)桂枝生薑枳實湯主之。
此下不言胸痺,是不必有胸痺的証矣。
桂枝生薑枳實湯方
桂枝 生薑(各三兩) 枳實(五兩)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上言心痛徹背。尚有休止之時。故以栝蔞薤白白酒加半夏湯。平平之劑可治。今則)心痛徹痛。
背痛徹心。
(連連痛而不休,則為陰寒邪甚。浸浸乎陽光欲熄。非薤白之類所能治也。以)烏頭赤石脂丸主之。
此言心痛牽引前後。
陰邪僭於陽位。
必用大劑以急救也。
烏頭赤石脂丸方
烏頭(一分炮) 蜀椒 乾薑(各一兩) 附子(半兩) 赤石脂(一兩)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
先食服一丸,日三服。
不知。
稍加服。
附方
九痛丸
治九種心疼。
附子(三兩炮) 生野狼牙 巴豆(去皮熬研如膏) 乾薑 吳茱萸 人參(各一兩)
上六味,末之。
煉蜜丸如梧子大。
酒下。
強人初服三丸,日三服。
弱者二丸。
兼治卒中惡。
腹脹。
口不能言。
又治連年積冷流注。
心胸痛。
並冷沖二氣。
落馬墜車血疾等。
皆主之。
忌口如常法。
(按痛雖有九。而心痛不離於寒。故以薑附為主。而降濁去風逐滯補虛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