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7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傷寒六書傷寒瑣言卷之一諸方】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0 04:48: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傷寒六書傷寒瑣言卷之一諸方

 

諸方

 

羌活沖和湯  治太陽無汗,發熱頭痛,惡寒脊強,脈浮緊。

 

又治非冬時天有暴寒中人,亦頭痛,惡寒發熱,通宜此湯治之。

 

(以代麻黃湯用,太陽經之神藥也。)

 

羌活(錢半) 防風(一錢) 蒼朮(錢半) 黃芩(一錢) 川芎(一錢) 白芷(一錢) 甘草(一錢) 生地黃(一錢) 細辛(五分,不可多) 上水二鐘,煎至八分,熱服,溫被蓋覆取微汗。

 

濕土司天,加蒼朮一錢半;天久淫雨,亦加。

 

如渴,加石膏三錢,知母一錢;不渴,不加。

 

太陽傷風,有汗,脈浮緩。

 

羌活(一錢) 防風(一錢半) 白朮(一錢半) 黃芩(一錢) 白芷(一錢) 甘草(一錢) 生地黃(錢半) 川芎(五分) 上如前煎法。

 

若一服汗還未止,加黃 一錢五分,芍藥一錢。

 

仍未止,以小柴胡加桂枝、芍藥各一錢。

 

葛根湯  治太陽病,項背強急,無汗惡風,脈帶弦浮而發熱。

 

又治太陽與陽明合病,必自利,此湯並主之。

 

葛根(一錢) 甘草(二錢) 麻黃(二錢,去節,湯泡二次) 上水二鐘,薑四片,棗二枚,煎服,微覆取汗。

 

解肌湯  治瘟病天行,頭痛壯熱,春感青邪,發熱而渴,不惡寒。

 

葛根(二錢) 桂枝(二錢) 黃芩(一錢) 芍藥(一錢) 麻黃(一錢五分) 甘草(一錢) 上水二鐘,棗二枚,煎服。

 

如不解,再取汗。

 

獨活散  治傷風、溫熱等病。

 

羌活 獨活 枳殼 防風 黃芩 麻黃(湯泡二次) 人參 甘菊花 甘草(炙) 茯苓 蔓荊子細辛(各一錢) 石膏(二錢) 上水二鐘,生薑三片,薄荷五葉,同前煎法。

 

敗毒散  治傷風,溫疫,風濕,頭目昏眩,四肢疼痛,憎寒壯熱,項強,目睛疼,尋常風眩拘急。

 

羌活 獨活 前胡 柴胡 川芎 枳殼 桔梗 茯苓 人參 甘草上各等分,水二鐘,如常煎服。

 

六神通解散 麻黃(二兩) 甘草(一兩五錢) 黃芩(二兩) 石膏(二兩) 滑石(二兩) 蒼朮(四兩) 治時行,三日前,加蔥白、香豉,煎服而汗之,立效。

 

中病即止,不可盡劑。

 

小柴胡湯  治太陽病,十日已去,脈細而嗜臥,外雖已解,設胸滿痛,與服之;若脈浮者,麻黃湯。

 

傷寒五六日,中風,來往寒熱,胸脅苦痛,默默不欲食,心煩喜嘔,或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者,此湯主之。

 

血氣弱,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胸下,邪正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默默不欲食,臟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致使嘔也,此湯主之。

 

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以法治之。

 

傷寒五六日,身熱惡風,頭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此湯主之。

 

傷寒,陽脈澀,陰脈弦,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瘥者,此湯主之。

 

太陽病,過經十余日,發汗、吐、下後四五日,陽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鬱,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致使如瘧狀,此湯主之。

 

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不欲食,大便硬,脈細者,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裡;脈沉,亦裡也。

 

汗出為陽微,假令仍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裡。

 

此為半在表,半在裡也。

 

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病。

 

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也,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服此湯。

 

設不了,得尿而解。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在者,復與小柴胡湯。

 

雖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腹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

 

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氣,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以上屬太陽經。)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不利者,與此湯服之。

 

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服之,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 然汗出而解。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部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干不得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身前後腫,刺之少瘥,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此湯主之。

 

(以上屬陽明經。)

 

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脅下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此湯主之。

 

若已吐下後,發汗溫針,譫語,小柴胡湯證罷,此為壞證,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以上屬少陽經。)

 

嘔而發熱,宜服此湯。

 

傷寒已後更發熱,此湯主之。

 

若脈浮者,以汗解之。

 

(屬陽易瘥後勞復脈證。)

 

黃芩(一兩半)。

 

若腹中痛,去芩,加芍藥一兩半;若心下悸,小便不利,去芩,加茯苓一兩) 人參(一兩半)。

 

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參,加桂枝一兩半,溫覆得微汗,愈;若咳嗽者,去參,加五味子(一兩五分) 大棗(六枚,若脅下痞硬,去棗,加牡蠣二兩或一兩) 半夏(一兩,湯泡。

 

若胸煩不嘔者,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實一枚,用四分之一) 柴胡(四兩,去蘆) 甘草(一兩半) 上每服七八錢,生薑四片,棗三枚,水一鐘,煎服。

 

升麻湯  治傷寒中風,頭痛,憎寒壯熱,肢體疼痛,發熱惡寒,鼻中干不得臥。

 

兼治寒暄不時,人多疾疫,乍寒脫著,及暴熱之頃,忽然變寒,身體疼痛,頭重如石。

 

升麻 甘草 芍藥 葛根(各等分) 上每服七八錢,煎如常法。

 

若老人,去芍藥,加柴胡、茯苓、人參各一錢。

 

五積散  治陰經傷冷,脾胃不和,感冒寒邪。

 

茯苓(四兩) 肉桂 人參 川芎(各二兩) 濃朴 半夏 芍藥 當歸 麻黃 乾薑(各三兩) 甘草(二兩) 枳殼(五兩,炒) 桔梗(十二兩) 陳皮(八兩) 蒼朮(二十四兩) 白芷(四兩) 上十六味,除枳殼、肉桂、陳皮外,其余並一處,生搗為粗末,用酒拌勻,晒乾,分作六分,大鍋內文武火炒,令黃色,不得焦,攤冷,入枳殼、肉桂、陳皮一處和勻,每服五錢,水二鐘,薑三片,煎一鐘服。

 

三黃石膏湯  有傷寒發熱,脈大,如滑數,表裡皆實,陽盛怫鬱。

 

醫者不達,已發其汗,病勢不退,又復下之,大便遂頻,小便不利,五心煩熱,兩目如火,鼻干面赤,舌燥齒黃,大渴,過經已成壞證。

 

亦有錯治諸溫而成此證者。

 

又八九日,已經汗下,脈洪數,身體壯熱,拘急沉重,欲治其內,由表未解;欲發其表,則裡證又急,趑趄不能措手,待斃而已。

 

殊不知熱在三焦,閉澀經絡,津液枯涸,榮衛不通,遂成此證耳。

 

石膏(兩半) 黃芩 黃連 黃柏(各七錢) 豉(二合) 麻黃(五分) 梔子(三十個) 上每服一兩,水二鐘,煎服。

 

未中病再服,其效如神。

 

傷寒已經汗、吐、下誤治後三焦生熱,脈復洪數,譫語不休,晝夜喘息,鼻加衄血,病勢不解,身目俱黃,狂叫欲走,三黃石膏湯主之。

 

陽毒傷寒,皮膚斑爛,身如凝血,兩目如火,十指皮俱脫,煩渴,躁急不寧,庸醫不識,莫能措手,命在須臾,三黃石膏湯主之。

 

婦人血風證,因崩漏大脫血,或前後去血,因而涸燥,其熱未除,循衣摸床,撮空閉目,不省人事,揚手擲足,搖動不寧,錯語失神,脈弦浮而虛,內有燥熱之極,氣粗鼻干而不潤,上下運燥,此為難治。

 

宜服: 生地黃黃連湯  治男子去血多者有此證,其妙不可勝言也。

 

川芎 生地黃 川歸(各七錢) 赤芍藥 梔子 黃芩 黃連(各三錢) 防風(一兩) 上每服五錢,水煎,清飲,徐徐呷之。

 

脈實,可再加大黃下之。

 

大承氣湯,氣藥也,自外而之內者用之。

 

生地黃黃連湯,血藥也,自內而之外者用之。

 

氣血合病,循衣摸空,治同。

 

自氣而之血,血而復之氣者,大承氣湯下之。

 

自血而之氣,氣而復之血者,生地黃黃連湯主之。

 

二者俱不大便。

 

此是承氣湯對子,又與三黃石膏湯相表裡,是皆三焦胞絡虛火之用也。

 

病既危急,只得以此湯降血中之火耳。

 

不但婦人用之,男子去血過多而有此證者,皆宜服之,無不效。

 

予故表而出之。

 

傷寒脈浮,當汗,麻黃湯。

 

若脈在筋骨之間,半表半裡,當和解,小柴胡湯;在筋骨之間,當下,承氣湯。

 

若又在筋骨之下,謂之陰證矣,其法理中,當用附子之類。

 

傷寒頭略痛,發熱,耳聾脅痛,或往來寒熱如瘧,此方治之,名: 和解散 柴胡(二錢) 黃芩(一錢) 人參(一錢) 半夏(一錢) 甘草(一錢) 上水二鐘,生薑三片,棗子二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如嘔逆,加薑九片,陳皮一錢。

 

如頭痛惡寒,加羌活、防風各一錢。

 

寒熱間作,加桂枝等藥各一錢。

 

夏月中暑,發熱頭痛,加黃連一錢。

 

春天溫病時行,加生地黃、川升麻一錢。

 

瘧疾,或先寒後熱,先熱後寒,加川常山、尖檳榔半錢,各要未發時煎服。

 

傷寒,惡寒,頭項強,發熱,前方沖和湯內去細辛、蒼朮,加白朮二錢。

 

引用網址http://jicheng.sabi.tw/jcw/book/index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7 16:57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