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準繩雜病第五冊神志門癲】
癲:
癲病,俗謂之失心風。
多因抑鬱不遂, 傺無聊而成。
精神恍惚,言語錯亂,喜怒不常,有狂之意,不如狂之甚。
狂者暴病,癲則久病也。
宜星香散加石菖蒲、人參各半錢,和竹瀝、薑汁,下壽星丸。
或以涌劑,涌去痰涎後,服寧神之劑。
因驚而得者,抱膽丸。
思慮傷心而得者,酒調天門冬地黃膏,多服取效。
有心經蓄熱,發作不常,或時煩躁,鼻眼覺有熱氣,不能自由,有類心風,稍定復作,清心湯加石菖蒲。
有病癲人,專服四七湯而愈。
蓋痰迷為癲,氣結為痰故也。
四川真蟬肚鬱金七兩,明礬三兩,細末,薄荷丸如桐子大。
每服五六十丸,湯水任下。
此病由七情得之,痰涎包絡心竅,此藥能去鬱痰。
孫兆治相國寺僧充,忽患癲疾半年,名醫皆不效,召孫療之。
孫曰:但有咸物,盡與食之,但待云渴,可來取藥,今夜睡著,明日便愈也。
至夜僧果渴,孫乃與酒一角,調藥一服與之,有頃,再索酒,與之半角,其僧遂睡兩晝夜,乃覺人事如故。
僧謝之,問其治法,曰,眾人能安神矣,而不能使神昏得睡,此乃靈苑方中朱砂酸棗仁乳香散也,人不能用耳。
陳良甫治一女人,眼見鬼物,言語失常,循衣直視,醫用心藥不效,投養正丹二帖,煎乳香湯送下,以三生飲佐之,立愈。
滑伯仁治一僧,病發狂譫妄,視人皆為鬼,診其脈累累如薏苡子,且喘且搏。
曰,此得之陽明胃實。
《素問》云:陽明主內,其經血氣俱多,甚則棄衣,升高逾垣妄罵,遂以三化湯三四下,復進以火劑即愈。
一妓心 ,狂歌痛哭,裸裎妄罵,瞪視默默,脈之沉堅而結。
曰,得之憂憤沉鬱,食與痰交積胸中,涌之皆積痰裹血,復與火劑、清上膈而愈。
一人方飯間,坐甫定,即搏爐中灰雜飯猛噬,且喃喃罵人,令左右掖而脈之,皆弦直上下行,而左手寸口尤浮滑。
蓋風痰留心胞證也。
法當涌其痰而凝其神,涌出痰沫四五升即熟睡,次日乃寤,寤則病已去矣。
徐以治神之劑調之如舊。
若脈乍大乍小,乍有乍無,忽六部一息四至如常,忽如雀啄、如屋漏、如蝦游魚戲,此鬼祟之征也。
宜以針灸治之。
扁鵲曰:百邪所病者,針有十三穴也。
凡針之體,先從鬼宮起,次針鬼信,便至鬼壘,又至鬼心,末必須並針,止五六穴即可知矣。
若是邪蠱之精,便自言說,論其由來,往驗有實,立得其精邪,必須盡其命求去治之。
男從左起針,女從右起針,若數處不言,便遍穴針也。
依訣而行,針灸等處,並宜主之,仍須依法治之,萬不失一。
黃帝掌訣,別是術家秘要,縛鬼禁劫,五岳四瀆,山精鬼魅,並悉禁之,有在人兩手中十指節間。
第一針人中,名鬼宮。
(從左邊下針,上邊出之。)
第二針手大指爪甲下,名鬼信(入肉三分。)
第三針足大指爪甲下,名鬼壘。
(入肉二分。)
第四針掌後橫紋,名鬼心。
(針入半寸,即太淵穴。)
第五針外踝下白肉際,足太陽,名鬼路。
(火針七 三下,即申脈穴。)
第六針大椎上入發際一寸,名鬼枕。
(火針七 三下。)
第七針耳前發際宛宛中,耳垂下五分,名鬼床。
(火針七 三下。)
第八針承漿,名鬼市。
從左出右。
第九針手橫紋上三寸兩筋間,名鬼路。
(即勞宮穴。)
第十針直鼻上入發際一寸,名鬼堂。
(即上星穴。
火針七 三下。)
十一針陰下縫,灸三壯。
女人即玉門頭,名鬼臟。
十二針尺澤橫紋外頭接白肉際,名鬼臣。
(即曲池穴。
火針七 三下。)
十三針舌頭一寸,當舌中下縫,刺貫出舌上,名鬼封。
仍以一板橫口吻,先針頭令舌不得動。
已前若是手足皆相對,針兩穴。
若是孤穴,即單針之。
秦承祖灸鬼法,以病者兩手大拇指相並,用細麻繩扎縛定,以大艾炷騎縫灸之,甲及兩指角肉,四處著火,一處不著即無效,灸七壯神驗。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8%AD%89%E6%B2%BB%E6%BA%96%E7%B9%A9/%E9%9B%9C%E7%97%8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