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86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證治準繩雜病第三冊諸血門吐血】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3 05:29: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證治準繩雜病第三冊諸血門吐血

 

吐血:

 

夫口鼻出血,皆系上盛下虛,有升無降,血隨氣上,越出上竅。

 

法當順其氣,氣降則血歸經矣。

 

宜蘇子降氣湯,加人參、阿膠各一錢,下養正丹。

 

亦有氣虛不能攝血者,其脈必微弱虛軟,精神疲憊,宜獨參湯,或人參飲子、團參丸。

 

上膈壅熱吐血,脈洪大弦長,按之有力,精神不倦,或覺胸中滿痛,或血是紫黑塊者,用生地黃、赤芍、當歸、牡丹皮、荊芥、阿膠、滑石、大黃、玄明粉、桃仁泥之屬,從大便導之,此釜底抽薪法也。

 

血從下出者順,從上出者逆,一應血上溢之證,苟非脾虛泄瀉,羸瘦不禁者,皆當以大黃醋製,和生地黃汁,及桃仁泥、牡丹皮之屬,引入血分,使血下行以轉逆而為順,此妙法也。

 

不知此而日從事於芩、連、梔、柏之屬,輔四物而行之,使氣血俱傷,脾胃兩敗。

 

今醫治血證,百豈有一生者耶。

 

血既下行之後,用薏苡仁、(多用)百合、麥門冬、鮮地骨皮。

 

嗽渴加枇杷葉、五味子、桑根白皮。

 

有痰加貝母。

 

皆氣薄味淡,西方兌金之本藥,因其衰而減之,自不再發,於虛勞證為尤宜。

 

急欲止之,用血余灰二錢,以白湯化阿膠二錢,入童便、生藕汁、刺薊汁、生地黃汁各一杯,仍用好墨磨濃黑,頓溫服。

 

胸中煩熱,吐血不止,口舌乾燥,頭疼,石膏散。

 

冒雨著湯,鬱於經絡,血溢妄行,從鼻則衄。

 

衄行清道,吐行濁道。

 

流入胃脘,令人吐血。

 

用腎著湯,頭疼加川芎,最止浴室中發衄。

 

吐血在暑天,病患口渴面垢,頭暈乾嘔,煎茅花燈心麥門冬湯,仍入藕節汁、側扇柏汁、茅根汁、生薑汁少許、生蜜亦少許、調五苓散。

 

血止用生地黃、當歸、牡丹皮、赤芍藥、百草霜末,煎服一二帖,卻用黃 六一湯調理。

 

怒氣傷肝者,唇青面黑,當用雞蘇丸,煎四物湯吞下,並用十四友丸、燈心麥門冬湯吞下,蓋其中有理肝之藥。

 

打撲傷損吐血,先以藕節汁、側扇柏汁、茅根汁、韭汁、童便磨墨汁、化阿膠止之。

 

卻以川芎、當歸、白芍藥、百合、荊芥穗、阿膠、牡丹皮、紫金藤、大黃、滑石、紅花煎湯,調番降香末、白芨末與服。

 

戴復庵先用蘇合香丸,卻以黑神散和小烏沉湯,童便調治。

 

勞心吐血,用蓮心五十粒,糯米五十粒,研末溫酒調服,及天門冬湯。

 

勞力太過,吐血不止,蘇子降氣湯加人參、阿膠,用豬肝煮熟,蘸白芨末食之。

 

吐血久不止,松花散、百花煎,並常服大阿膠丸。

 

未效,以伏龍肝二錢,米飲調下,速止。

 

或飲酒之後,悶吐之時,血從吐後出,或因啖辛熱而得吐血之證,名曰肺疽。

 

宜大薊散。

 

古方用紅棗燒存性,百藥煎 等分為末,米飲調服二錢。

 

飲酒傷胃吐血,理中東加金鉤子、干葛、茅花。

 

酒色過度,飢飽吐血效方,枇杷葉、款冬花、北紫菀、杏仁、鹿茸、桑白皮、木通、大黃為末,煉蜜丸,噙化。

 

內損吐血下血,或飲酒太過,勞傷於內,其血妄行,出如涌泉,口鼻皆流,須臾不救即死。

 

用側柏葉蒸焙一兩半,荊芥穗燒灰,人參各一兩,為細末,入飛羅面一錢,新汲水調如稀糊,不拘時啜服。

 

傷胃吐血,因飲食太飽之後,胃中冷不能消化,便煩悶,強嘔吐,使所食之物與氣共上衝蹙,因傷裂胃口,吐血色鮮正赤,腹亦絞痛,自汗,其脈緊而數者,為難治也。

 

宜理中東加川芎、干葛各半錢,或只依理中本方,加川芎、扁豆尤好,不必干葛。

 

若渴甚用葛,丸則白朮丸。

 

《曹氏必用方》云:吐血須煎乾薑、甘草作湯與服,或四物理中湯亦可,如此無不愈者。

 

若服生地黃、竹茹、藕汁,去生便遠。

 

《三因方》云:理中湯能止傷胃吐血,以其方最理中脘,分利陰陽,安定血脈。

 

按患人果身受寒氣,口受冷物,邪入血分,血得冷而凝,不歸經絡而妄行者,其血必黯黑,其色必白而夭,其脈必微遲,其身必清涼,不用薑桂而用涼血之劑殆矣。

 

臨病之工,宜詳審焉。

 

有時或吐血兩口,隨即無事,數日又發,經年累月不愈者,宜黑神散和小烏沉湯常服。

 

吐血人多發渴,名為血渴,十全大補湯,或黃 、人參、五味子、地黃、麥門冬、葛根、枇杷葉,量胃氣虛實用之。

 

吐甚頭暈,發為寒熱者,降氣湯合四物湯各半帖,加阿膠一錢。

 

若單發熱者,茯苓補心湯。

 

吐血之後有潮熱咳嗽,脈洪大而數,五至以上不可治也。

 

《金匱方》,心氣不足,吐血、衄血,瀉心湯主之。

 

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此正謂心手少陰經之陰氣不足,本經之陽亢甚無所輔,肺肝俱受其火而病作,以致陰血妄行而飛越,故用大黃泄去亢甚之火,黃芩救肺,黃連救肝,使之和平,則陰血自復而歸經矣。

 

云岐子加生地,名犀角地黃湯。

 

又云:吐血不止,柏葉湯主之。

 

柏葉、乾薑各二兩,艾三把,以水五升,取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溫再服。

 

凡吐血不已,則氣血皆虛,虛則生寒,是故用柏葉,柏葉生而西向,乃稟兌金之氣而生,可制肝木,木主升,金主降,取其升降相配,夫婦之道和則血得以歸臟於肝矣,故用是為君。

 

乾薑性熱,止而不走,用補虛寒之血。

 

艾葉之溫,能入內而不炎於上,可使陰陽之氣反歸於裡,以補其寒,用二味為佐。

 

馬通者,為血生於心,心屬午,於是用午獸之通,主降火消停血,引領而行為使。

 

仲景治吐血,唯此二方,可以為準繩,觸類而長之。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8%AD%89%E6%B2%BB%E6%BA%96%E7%B9%A9/%E9%9B%9C%E7%97%85/4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7 18:36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