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8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證治準繩雜病第一冊諸中門中暑】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3 04:40: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證治準繩雜病第一冊諸中門中暑

 

中暑:

 

中暑之症,面垢悶倒,昏不知人,冷汗自出,手足微冷,或吐或瀉,或喘或滿,以來復丹末,同蘇合香丸,用湯調灌。

 

或以來復丹研末,湯調灌之。

 

卻暑散水調灌下亦得。

 

候其人稍蘇,則用香薷飲、香薷湯煎熟去渣,入麝香少許服。

 

或剝蒜肉入鼻中,或研蒜水解灌之。

 

蓋中傷暑毒,陽外陰內,諸暑藥多有暖劑,如大順之用薑桂,枇杷葉散之用丁香,香薷飲之用香薷。

 

香薷味辛性暖,蒜亦辛暖,又蒜氣臭烈,能通諸竅,大概極臭極香之物,皆能通竅故也。

 

熱死人切勿便與冷水及臥冷地,正如凍死人須先與冷水,若遽近火即死。

 

一法:行路中死人,惟得置日中,或令近火,以熱湯灌之即活。

 

初覺中暑,即以日晒瓦,或布蘸熱湯更易熨其心腹臍下,急以二氣丹末,湯調灌下。

 

一方用不蛀皂角不拘多少,刮去黑皮,燒煙欲盡,用盆合於地上,周遭勿令透煙。

 

每用皂角灰一兩,甘草末六錢和勻,每服一錢,新汲水調下。

 

氣虛人溫漿水調下。

 

昏迷不省者,不過兩服。

 

蓋中暑人痰塞關竅,皂角能疏利去痰故也。

 

又有暑途一證,似中而輕,欲睡懶語,實人香薷飲加黃連一錢,虛人星香飲加香薷一錢。

 

蘇後冷汗不止,手足尚逆,煩悶多渴者,宜香薷飲。

 

蘇後為醫者過投冷劑,致吐利不止,外熱內寒,煩躁多渴,甚欲裸形,狀如傷寒,陰盛格陽,宜用溫藥香薷飲加附子,浸冷服。

 

渴者縮脾飲加附子,亦浸冷服。

 

東垣云:靜而得之謂之中暑。

 

中暑者陰證,當發散也。

 

或避暑熱,納涼於深堂大廈得之者,名曰中暑。

 

其病必頭痛惡寒,身形俱急,肢節疼痛而煩心,肌膚大熱,無汗,為房室之陰寒所遏,使周身陽氣不得伸越,世多以大順散主之是也。

 

動而得之為中熱。

 

中熱者陽證,為熱傷元氣,非形體受病也。

 

若行人或農夫於日中勞役得之者,名曰中熱。

 

其病必苦頭疼,發躁熱,惡熱,捫之肌膚大熱,必大渴引飲,汗大泄,無氣以動,乃為天熱外傷肺氣,蒼朮白虎湯主之。

 

薛氏云:若人元氣不足,用前藥不應,宜補中益氣湯主之。

 

大抵夏月陽氣浮於外,陰氣伏於內,若人飲食勞倦內傷中氣,或酷暑勞役外傷陽氣者多患之。

 

法當調補元氣為主,而佐以解暑。

 

若中者,乃陰寒之症,法當補陽氣為主,少佐以解暑。

 

故先哲多用薑、桂、附子之類,此推《內經》舍時從證之良法也。

 

今患暑症歿,而手足指甲或肢體青黯,此皆不究其因,不溫補其內,而泛用香薷飲之類所誤也。

 

夫香薷飲,乃散陽氣導真陰之劑也。

 

須審有是證而服,亦何患哉。

 

若人元氣素虛,或犯房過度而飲之者,適所以招暑也。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8%AD%89%E6%B2%BB%E6%BA%96%E7%B9%A9/%E9%9B%9C%E7%97%85/2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7 18:53 , Processed in 0.12500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