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88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冥想:一個神經科學的再發現】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5-26 00:43: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冥想:一個神經科學的再發現

 

冥想(meditation)不但有助於集中注意力和控制日常生活周遭的負向情緒,科學家研究發現,長期的冥想練習也讓大腦產生了結構性的改變。

 

繁忙的生活步調中,愈來愈多人藉由定時運動、練習瑜珈或持續冥想來幫助自己放鬆肌肉與抒解壓力。

 

有許多的研究證據指出,在冥想過程中將注意力集中在外在圖案或內在心像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焦慮緊張,以及抑制環境中遭遇的負向情緒。

 

一些直接比較長期冥想練習者與一般沒有冥想經驗者的研究甚至發現,長期的冥想練習可以增加神經元的同步激發(表現在腦電波gamma 波的振幅上)[註一],以及增加注射疫苗之後血液中的抗體濃度[註二]。

 

雖然對於冥想的直接效果仍有研究方法上的爭議,但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輔助及另類醫學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NIH)已經將冥想列為可能的醫療方式。

 

許多神經科學研究指出,當我們持續練習與長期運用某些認知技能,比如記憶、注意力、視覺搜尋或語言學習,會增加神經元突觸的連結、造成神經迴路的改變,而大腦中與這些認知功能相對應的區域也有較大的體積。

 

比如練習拋球雜耍三個月之後觀察到,處理運動視覺訊息相關區域的大腦灰質增加了3%;或是倫敦計程車司機在掌管空間記憶的海馬迴後端體積比一般人大。

 

因此,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學家想知道,那些有長期冥想經驗者的大腦是否會因為持續地練習而出現結構性的改變。

 

他們利用磁振造影(MRI)掃瞄了22位長期參與冥想練習(平均24年),以及22位完全沒有冥想經驗者的大腦。

 

取得他們高解析度的大腦結構影像之後,再使用像素形態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的方法計算這兩組人在大腦影像上灰質與白質的數量,然後進行統計分析找出差異。

 

結果發現那些長期參與冥想練習者,在與抑制負向情緒有關的右側額葉眼眶面皮質(right orbitofrontal cortex)、以及調控內外知覺訊息有關的視丘(thalamus)的體積比一般人大。

 

即使在控制了冥想經驗與年齡成正相關可能造成的混淆變項之後,結果依然相似。

 

這項結果顯示,冥想練習對於控制情緒的助益,直接或間接地造成了神經元迴路的改變。

 

有少部分與情緒處理無關的腦區顯示出差異,比如左側下顳葉迴(left inferior temporal gyrus),但是由Arthur Toga 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認為,已經有其他的研究證據指出,顳葉的神經元活動與體驗到宗教經驗的感官知覺可能有關,而冥想練習與參與宗教活動時常高度相關,是可能原因。

 

然而這個大腦結構差異的發現雖然有趣,卻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看來,冥想練習,不只是安安靜靜地坐在那裡什麼都不做,那麼簡單。

 

 

引用: http://www.sciscape.org/news_detail.php?news_id=2443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24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4 00:43 , Processed in 0.17187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