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7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堯帝德治 禪讓虞舜】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12 16:25:13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精靈 於 2012-7-12 16:38 編輯

堯帝德治 禪讓虞舜

 


我們說到黃帝軒轅一百年在位,為中華文明奠定了盛世典範的開端,最後他在橋山圓滿回歸。


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建立自己姓氏的有十四人。

 

嫘祖生有兩個兒子:一個叫玄囂,另一個叫昌意。

 

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兒,名叫昌僕,生下高陽,高陽有聖人的品德。

 

黃帝升天後,昌意的兒子高陽即帝位,這就是顓頊帝。


顓頊帝沉靜穩練而有計謀,通達明理。

 

他教導百姓養殖各種牲畜,充分利用地利,推算四時節令以順應自然,理順四時五行之氣以教化萬民,潔淨身心以祭祀鬼神。

 

各種動物植物,大神小神,凡是日月照臨的地方,沒有不歸服的。


顓頊死後,顓頊的侄子高辛即位,這就是帝嚳。

 

相傳高辛生來就很有靈氣,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

 

身為帝王,他遍施恩澤於眾人而不考慮自身。他高瞻遠囑,明察秋毫。

 

順應上天的意旨,瞭解百姓之所急。行仁德而不失威嚴,溫和而且守信,修養自身,道德高尚,天下無不歸順。

 

他對收取的土地上的物產,一向節儉的使用。他愛護並教化萬民,把各種有益的事教給他們;

 

他推算日月的運行以定歲時節氣,恭敬的迎送日月的出落;

 

他明識鬼神,慎重的加以事奉。

 

帝嚳娶陳鋒氏的女兒,生下放勳。

 

娶 訾(zi,自)氏的女兒,生下摯。

 

帝嚳死後,摯接替帝位。

 

帝摯登位後,沒有幹出什麼政績,於是放勳登位。這就是帝堯。

 

堯出生時也有異象,傳說他的額角像太陽。有八種顏色組成的眉毛,這象 征他可以知天文,通曆法。

 

堯繼位後,像他的父親一樣,仁德如天,智能如神。他富有卻不驕傲,尊貴卻不放縱。他同老百姓一樣,住茅房、吃糙米飯、喝野菜湯,夏天穿粗麻衣,冬天加塊鹿皮。他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親相愛。

 

 帝堯還告誡百官一定要各守其職,這樣各種事情才會順利進行。百官政績昭著,各個部落都能和睦相處。

 

像黃帝、顓頊、帝嚳一樣,帝堯命令臣子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據日月的出沒、星辰的位次,制定曆法,謹慎地教民眾從事生產的節令。

 

他命令羲仲,住在郁夷,恭敬的迎接日出,並詳細安排春季的耕作。

 

春分這天,白天與黑夜一樣長。這時候,民眾分散勞作,鳥獸生育交尾。

 

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詳細安排夏季的農活兒。夏至這天,白天最長。這時候,民眾就居住在高處,鳥獸毛羽稀疏。

 

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恭敬的送太陽落下,有步驟的安排秋天的收穫。

 

秋分這天,白天與黑夜一樣長。這時候,民眾移居平地,鳥獸再生新毛。

 

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那地方叫做幽都,認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冬至這天,白天最短。

 

這時候,民眾進屋取暖,鳥獸長滿細毛。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閏月的辦法來校正春夏秋冬四季。

 

帝堯在位期間,天下各族和睦相處,人人敬天畏地,重德律己。

 

帝堯老了,他認為自己的兒子丹朱德行不夠,不想讓其繼承帝位。

 

便問身邊的臣子四岳:「我在位已經七十年了,誰能順應天命,接替我的帝位?」

 

四岳向他推薦了鯀,堯認為他能力不夠;後來四岳又推薦了虞舜。

 

虞舜是個盲人的兒子。

 

雖然他的父親愚昧,母親頑固,弟弟傲慢,但舜卻能與他們和睦相處,盡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得很好。這說明虞舜具有非凡的品行。

 

為了考察虞舜的德行,堯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他,以觀察他的德行。

 

舜讓她們降下尊貴之心住到媯(gui,規)河邊的家中去,遵守為婦之道。

 

堯讓舜試著擔任司徒之職,謹慎的理順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種倫理道德,人民也都遵從不違。

 

堯讓他參與百官的事,他處理得有條不紊。

 

讓他在明堂四門接待賓客,四門處處和睦,從遠方來的賓客都恭恭敬敬。

 

堯派舜進入山野叢林大川草澤,儘管遇上暴風雷雨,舜也沒有迷路誤事。

 

堯肯定了舜十分聰明,很有德行。

 

便希望舜登臨天子位。

 

舜推讓說自己的德行還不夠,不願接受帝位。

 

直到正月初一,舜才在文祖廟接受了堯的禪讓。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禪讓」。

 

後來,舜又將帝位禪讓給了禹。

 

「禪讓」在中國古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禮記》中的《禮運》篇曾記述了孔子的感歎,「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是謂大同。」

 

而孔子所贊謂的這個大同是指五帝時代,他所推崇的乃是大道,也即並非以力壓人,而是以德服人的王道思想。堯禪位於舜、舜禪位於禹。

 

這些帝王都受到各部族發自內心的擁護,憑借的是共識,所用的標準則是道德。

 

同時,禪讓的出現也是因為當時的社會道德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人類思想也沒有象後世那樣複雜,它所代表的道德高度是後世無法企及的。

 

也因此,春秋時代的孔子慨歎自己沒有趕上英明君王當政的時代,因而心中十分嚮往。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文曲 很不錯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16:41 , Processed in 0.34374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