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
從冬至過十五天是小寒,由於天氣寒冷而得名,農明曆書說:「斗指戊為小寒,時天氣漸寒,尚未大冷,故名小寒。」
《周書》〈時訓〉篇說:「小寒之日,雁北鄉;又後五日,鵲始巢;又後五日雉始雊。」
是説:小寒時,陽氣已生,南飛的雁子開始往北飛回避熱,喜鵲也開始忙築巢,雉鳥也感受到初萌的陽氣而發出了歡鳴的聲音。
禽鳥對天候比較敏感,能感受到節氣的變化而配合著「迎春」的季節,所以民間有著句農諺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
這時節大地仍然是一片冰雪寒冷的世界,從冬至開始,要過完九九八十一天,才算是寒盡逢春。
在中國各地都流傳著「數九歌」,描述這八十一天的生活情景;
像河南陽武的人說:「一九、二九伸不出來手,三九、四九緣淩(冰凍的河川)走,五九、六九抬頭看柳(盼春),七九六十三、行路客人把衣寬,八九七十二、黃牛遍地去(春耕),九九八十一、雖說不太冷,就是肚裏饑(因為糧食已青黃不接)。」
在氣象的記錄中,小寒要比大寒冷,可以說在二十四節氣中最冷的節氣,有「冷在三九」的說法,而這「三九」又是恰巧在小寒的節氣內!
為了消寒迎春,古代的中國人設計了「九九消寒圖」,那消寒圖有許多種,如在元朝的人們,就在窗紙上畫一枝素梅,梅枝上共有八十一圈梅瓣,從冬至這天開始,每天用紅筆染一瓣,等梅瓣全部都染紅了,白梅變成了紅杏,春天就來臨了。
元人楊允孚的「灤京雜詠」卷下所説的:「試數窗間九九圖,餘寒消盡暖回初,梅花點遍無餘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注曰:「冬至後,貼梅花一枝於窗間,佳人曉妝,日以胭脂圖一圈,八十一圈既足,變作杏花,既暖回矣。」
除了消寒圖外,文人雅士、富商豪賈還在小寒時舉行消寒宴來消寒,清人柴桑的「燕京雜記」裏説:「冬月、士大夫約同人圍爐飲酒,迭為賓主,為之消寒,好事老聯以九人,定九日,取九九消寒之意。」九個人輪流作東,每隔九天聚會一次,喝酒袪寒,聊天消寂,倒是度過寒日的好辦法。
自古以來就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人們經過了春、夏、秋、 冬一年的消耗,臟腑的陰陽會偏衰,所以合理的進補既可補氣血津液,抵禦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年少生疾病,而能達到養生的目地,在冬令進補時應以食補、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
台灣的氣候不會冷得這樣,但是寒流來襲的時後也是很酷冷的,除了薑母鴨、燒酒雞、麻油雞等傳統食補來袪寒外,這幾年人們都流行吃火鍋,火鍋的種類滿多的如:麻辣火鍋、藥膳火鍋、海鮮火鍋、菇菇火鍋(就是各種菇類)、等等,一來去寒,二來親朋好友有機會相聚,掃除寂寞陰霾,於是各式的火鍋就成了人們寒風中人們最期待的食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