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納失靈 領航鯨集體擱淺紐西蘭 兩天死了125隻】
更新日期:2009/12/28 16:17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紐西蘭北島和南島的沿岸海灘,週末出現上百隻鯨魚集體擱淺的場面,因為鯨魚體型太大,保育人員只能趁著漲潮再把鯨魚成功引回大海,兩天內總共有125隻鯨魚死在海灘上。
保育人員趕來紐西蘭北島東部的科羅曼德半島海灘,這裡被發現63隻領航鯨集體擱淺,當地26日上午5點多,大批鯨魚在退潮時不幸擱淺,這裡其實經常發生擱淺事件,保育人員表示,「已經有20隻鯨魚死了,還有45隻左右活著,希望可以趕快把牠們送回海裡。」
保育人員移不動鯨魚的龐大身軀,只能不斷保持魚身的濕潤,附近居民也來幫忙,對著鯨魚不停說鼓勵安撫的話,5個多小時過後趁著漲潮與導航船,才把其中40多隻鯨魚重新引導回海裡,但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集體擱淺?保育人員指出,「可能是某隻鯨魚聲納系統出錯,以致在淺灘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確切原因還是要等待解剖。」
事隔一天,27日在紐西蘭南島又發生上百隻領航鯨集體擱淺,一北一南兩天兩個地方總共有125隻鯨魚死亡,43隻被幸運送回大海。
據中華鯨豚協會網頁介紹,短肢領航鯨出生時身長約1.4公尺,成體雌鯨5.5公尺,雄鯨可達6.1公尺且體重達3600公斤,體形大,頭圓,形狀依年齡性別有變異,雄性成體最圓凸,甚至蓋住吻部,唇線上彎弧形,喙不明顯。背鰭前位於三分之一體長附近,為矮鐮刀形。
領航鯨常與瓶鼻海豚,太平洋白側海豚,花紋海豚及香鯨等共群,為高度社群性種類,尚未見落單,有數百隻成群記錄,也有大群擱淺記錄。
雌鯨可延至40歲才開始生殖,且可繼續哺乳幼鯨15年以上,由此預測其可能有複雜社會組織。
被認為主食魷魚,因其牙齒退化為魷魚捕食型,也會吃魚類。
分布於暖溫帶至熱帶海域,多在北緯50度至南緯50度之間的深海區,在日本另有長肢領航鯨。
最易與其它小型黑魚(black fish),如偽虎鯨,其次是瓜頭鯨,小虎鯨等混淆。
背鰭是最好的區分特徵。(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祁傳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