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大旱直擊 哭泣的江豚】
5月20日,天鵝洲國家級長江豚類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和中科院的科研人員在監測江豚的生活狀况。
新華社發(肖岩 攝) 今年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旱情嚴重,位于湖北省石首市的天鵝洲國家級長江豚類保護區受到影響。
保護區內的水位、水體面積降至建立以來最低。
湖區大部分深不足3米,個別地方甚至低于2米,讓江豚的生存面臨嚴重威脅。
近日,新華社播發的一幅題爲“哭泣的江豚”的照片在互聯網上廣爲流傳:在中科院的科研人員對位于湖北石首天鵝洲長江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江豚進行監測時,攝影師拍下了長江江豚眼睛裏流出的一滴透明液體。
人們驚呼:江豚哭了!
4月23日,科研人員在爲天鵝洲保護區暫養池內的江豚體檢。
江豚是不是在哭泣,我們或許無法獲知。
但是,持續的乾旱,使這個本來就瀕危的珍稀動物面臨生存危機,它們有理由哭泣。
4月23日,科研人員在爲天鵝洲保護區暫養池內的江豚體檢。
在天鵝洲長江豚類保護區,持續的乾旱已使這裏水位下降到27.38米。
保護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樣的水位相對于往年來說,下降了4米,整個保護區由以前的3萬畝水面下降到了目前的1萬多畝,本來21公里長的故道,現在有水的江段不到10公里。
天鵝洲長江豚類保護區位于天鵝洲長江故道,目前這裏有30多頭江豚,研究人員憂慮,水位如果繼續下降,長江江豚將沒法生存。
4月23日,科研人員在爲天鵝洲保護區暫養池內的江豚體檢。
據介紹,正常情况下,江豚都有自己適應的活動區域,現在水位下降,造成了江豚的活動區域减小,有時候會沖到岸上去,擱淺了就不能游回來,最後死亡。
除此之外,由于水位下降,水生植物大面積减少,洲灘裸露之後魚類無法産卵,江中魚類的繁殖能力有所下降,這也讓以魚爲食的江豚面臨著食物短缺危險。
4月23日,在天鵝洲保護區暫養池內的江豚躍出水面,其中身體狀態較好的兩頭將會被“軟釋放”到長江故道。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豚類研究專家王丁率領科研團隊,剛剛對鄱陽湖進行考察。
他說,鄱陽湖是長江江豚一個主要栖息區,2006年那裏大概有450頭江豚,將近占到總數的四分之一。
今年的乾旱讓鄱陽湖面積縮小到了正常年份的十分之一,對長江江豚的生存帶來前所未有的威脅。
在鄱陽湖水域科考中專門捕撈上的長江江豚(2011年2月攝)。
“江豚活動的最低水深需要3米,符合條件的水域越來越少,它們只能涌向航運繁忙的主航道,而那裏等待它們的將是鋒利無情的螺旋槳。
”王丁說。
專家正在對江豚進行仔細檢查(2011年2月攝)。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傷害江豚的主要殺手之一就是船隻的螺旋槳。
王丁向記者展示了一些科考照片,那些流綫型的長江江豚肌體上,一道道被螺旋槳以及滾釣漁具劃傷的傷痕,讓人非常心疼。
“受了這些外傷的長江江豚死亡率很高,因爲水質的污染會讓傷口不斷惡化,即使被人們發現,實施醫治,也很難挽救其生命。 ”
專業人員將檢測完的江豚放回鄱陽湖水域(2011年2月攝)。
江豚,俗名江猪,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家住長江邊的居民大多有著這樣的記憶:全身鉛灰色或灰白色、頭部鈍圓、體形流暢的江猪在江水中翻騰、跳躍。
然而,記憶中的鏡頭正漸漸變得模糊,人們越來越難以看到這個“水中精靈”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