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病說】
《傳》曰,名不正則言不順,病之名狀,其類至多,原其所由,似是而非者尤多。
若體認之,明辨其所因之的,則何患其多也。
夫傷寒六經之病,足太陽膀胱經,頭項強,腰脊痛,無汗。
足陽明胃經,身熱,目疼,鼻乾。
足少陽膽經,胸肋痛,耳聾。
足太陰脾經,自利不渴或愈或死,愈者多出旬日之外,死則在六七日之間,獨寒獨熱亦難治,世號為大病。
陽毒之為病,乃陽氣獨盛,陰氣暴絕。
陰毒之為病,本因腎氣虛寒,或因冷物傷脾胃,內既伏陰,外又感寒所致。
陽厥初病,身熱頭痛,至二三日、四五日方發厥,半日卻身熱,蓋熱深方能發厥。
陰厥初得病,便四肢厥冷,乃陰勝於陽也。
厥者,陰陽不相順接。
厥少熱多者,其病當愈;
厥多熱少者,其病為進。
或加以上氣腳縮,則為六腑氣先絕於外也。
至於下利清穀,不可攻表,汗出必脹滿,下利有微熱而渴自愈;
中之者,皆因下虛氣弱,凌犯霜露,及冒風雪中行所致。
傷風之病在表,在經絡中循經流注,以日傳變。
中之者,非正順長養萬物之風,乃八方偏邪之風,肥偉人多得之。
蓋風性緊暴,善行數變,其中人也卒,其眩人也暈,激人涎浮,昏人神亂,所以推為百病長。
傷暑乃三伏時月,炎熱大行,草萎河涸,血消氣沮之人,偶或傷之,病在頃刻,中之則名中?。
輕則為傷,重則為中。
傷濕乃坐臥卑濕,或為露所襲,或汗出衣裡,漸漬染之。
其有中者,乃脾元久虛,或為泄疾,土不制水,因茲而得。
復有四氣伏於人身,隱微而不知覺,作為百端之病,綿延歲月不已,必須深思,求其所以為病之因。
然人之平居,神靜則寧,情動則亂,故喜則氣緩,怒則氣上,悲則氣下,憂則氣沉,思則氣結,恐則氣怯,驚則氣亂,故有所謂七情之病也。
若真氣既微,胃氣不實,復啖生冷冰雪之屬,致腸胃虛寒,或大病未復,便合陰陽,或疲極筋力,飢飽失節,或刻意苦思,盡神度量,叫呼走氣,而虛損病所由生也。
精血既衰,臟腑多燥,三焦煩壅,復餌丹石酒醢炙爆,致腸胃蘊毒,而實熱病所由生也。
以諸病總而論之,中氣有類中風,中風而以中氣治痛念醫之不明,所以懲其弊而見於著述也。
若 瘧之病,未有不由隔季所感風寒暑濕,及飲食、勞役、癉癘之氣為之。
赤白痢疾,古人所謂滯下者是也。
究疾之原,無非外感五邪之氣,內傷生硬冷熱之食,不能克化,致令積滯而成。
亦有久虛傳變而成,下之不禁,甚者手足不仁,則五臟氣將絕於內也。
失血之病十種,走失莫重於此。
皆因四氣所傷,或調養失宜所致。時疫流行,則當審其春合暖而寒,夏合熱而冷,秋當涼而熱,冬當寒而暖,是皆六氣愆和,而生斯疾。
大則流毒天下,小則蔓延一鄉一家,必辨其各季所因,不可以尋常微病目之。
故重則禍至滅門,輕則病至危篤。
外此,觀形候聽聲,而知病之可治不可治。
經中所謂視精明者,蓋五臟精明聚於目,目精全則目明,神定則視審,審視不了,精明敗矣。
又云,目赤色者病在心,白在肺,黑在腎,黃在脾,青在肝。黃色不可明,病在胸中。
所謂五色者,乃氣之華也。
赤欲如帛裹朱,不欲如赭。
白欲如白璧之澤,不欲如堊。
青欲如蒼玉之澤,不欲如藍。
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
黑欲如漆重澤,不欲如炭。
五臟精敗,壽不久矣!
五聲者,臟之音,中之守也,中盛則氣盛,中衰則氣衰。
聲如從室中言者,氣澀也。
言微,終日乃復言,是氣之奪也。
譫妄不避善惡,神明之亂也。
鄭聲,言意不相續,陰陽失守也。
得守則生,失守者死。
六腑強弱,以候形之盛衰。
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奪矣。
背屈伸不能,筋將憊矣。
骨者,髓之府,行則振掉,骨將憊矣。
倉廩不藏者,腸胃不固也。
水泉不止者,膀胱不藏也。
得強者生,失強者死,必兼而明之。
又如五臟已奪,神明不守,聲嘶身冷,循衣譫語撮空;
面赤如 血,白如枯骨,黑如煙煤,面青目白,面黑目白,面黃目青,面赤目白;
耳鼻有黑色起入口,耳目顴頰赤者;
黑色出於額上發際,直鼻脊兩顴上;
黑色出天中,下至鼻上顴上;
面忽如馬肝色,望之如青,近之如黑,目直視,惡風;
面黑唇青,面青唇黑;
面黑,兩脅下滿,不能自反轉;
頭目久痛,卒視無所見,陰結陽絕。
目精光脫,恍惚,陰陽竭絕。
目眶陷,口如魚口,不能復閉,氣出不返,唇反,齒齦乾枯,天柱骨倒,指拳攣縮,汗出不流,舌卷黑,發直,發如乾麻,善怒,發與眉沖起,爪甲青,大腑自遺不覺,身熱喘息,臍下硬如鐵,唇裂鼻黑,舌根焦,四肢逆冷,汗出如油不流,尸臭不可近,目睛直視不回,一日。
病患健人,黑色或白色起入目及口鼻,二日。
陰陽俱絕,失音不能言,三日半。
口張唇青,人中滿,三日。
目無精光,面一若土色,不飲食,四日。
面赤目青,六日。
面黑目白,爪甲下黑,八日。
齒忽變黑,十三日。
肝病皮黑,庚辛日。
心病目黑,壬癸日。
脾病唇青,甲乙日。
肺病頰赤目腫,丙丁日。
腎病面腫唇黃,戊己日。
以上俱不可治也。
面目黃色起,其病方愈。
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面黑目青,面目俱黃,面黑目白,均可治也。
大抵言病,動以百計,雖積萬言,莫能盡述,但當留心殷勤學之,博通乃得,不可以粗解一二為是。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48679&pid=293945&fromuid=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