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卷之四序卦傳第六節心得】
在未聽老師講解前,我對本章之解釋如下:
51. 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
掌管用具者不能好像排行最大的,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雷。雷者,有所行為而言。
52. 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
內容非能夠、適宜因為從開始到末了一整段時間有所行為,停住不動此,所以適合這裡因為山。山者,停住不動而言。
53. 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
內容非能夠、適宜因為從開始到末了一整段時間停住不動,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逐步的、慢慢的。逐步的、慢慢的者,向前或向上移動而言。
54. 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
向前或向上移動一定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為返回,所以適合這裡因為返回妹。
55. 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
可以他能返回一定程度之深,所以適合這裡因為大。大者,程度之深而言。
56. 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
澈底追究程度之深者一定違背、不合他的處於,所以適合這裡因為出遊或客居。
57. 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
出遊或客居到沒有地方、位置包含,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風。風者,合乎而言。
58. 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
合乎然後解釋此,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澤。澤者,解釋而言。
59. 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
解釋然後閒適、沒有約束此,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散漫、離散。散漫、離散者,由合而分而言。
60. 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
內容非能夠、適宜因為最後的由合而分,所以適合這裡因為事情的經過情形。
61. 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事情的經過情形至隨便、任意此,所以適合這裡因為動作正在進行使人相信。
62. 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這個隨便、任意者一定做、從事此,所以適合這裡因為稍微處罰。
63. 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處罰內容者一定助,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指動作已經完了助。
64. 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內容非能夠、適宜極、盡而言,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沒有助最後的也。
2014年1月14日晚,我聽到老師解釋之義記錄如下:
51. 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
最重要的用具者不能好像排行最大的,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雷。雷者,有所行為而言。
52. 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
內容未能夠、適宜用結束有所行為,停頓、結束此,所以適合這裡因為山。山者.停頓、結束而言。
53. 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
內容未能夠、適宜用結束,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逐步的、慢慢的。逐步的、慢慢的者,向前或向上移動而言。
54. 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
向前或向上移動一定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返回,所以適合這裡因為返回妹。
55. 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
可以他能返回者一定表示程度之深,所以適合這裡因為大。大者,程度之深而言。
56. 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
澈底追究程度之深者一定違背、不合他處於,所以適合這裡因為出遊或客居。 57. 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
出遊或客居到沒有地方、位置包含,所以適合這裡因為風。風者,合乎而言。
58. 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
合乎到位置上解釋的,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澤。澤者,解釋而言。
59. 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
解釋到位置上由聚而分的,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散漫、離散。散漫、離散者,由合而分而言。
60. 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
內容未能夠、適宜用結束由合而分,所以適合這裡因為事情的經過情形。
61. 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事情的經過情形到隨便、任意的,所以適合這裡因為動作正在進行使人相信。
62. 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他隨便、任意者一定做、從事的,所以適合這裡因為稍微處罰。
63. 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處罰內容者一定助,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有助。
64. 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內容未能夠、適宜極、盡。所以適合這裡因為沒有助結束也。
在聽老師講解之後,我的理解如下:
接續上一章節,說到要改變就不要把時間當成標準,這樣就會給自己套上無形的枷鎖,讓自己好像受到刑具般煎熬,因為他把時間當成了唯一方法,卻忽略了自己本身所追求的其實只是內容,而非時間,如此主次不分,並且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自然會身心難耐像有枷鎖在身般痛苦。
所以這章說到,不要把自己認為最重要的方法當成唯一選擇,不是一定要規劃了時間才能去,我們要的是內容本身,而不是時間,只要一有時間我們就可以去做想做之事,如果非要用固定的時間來約束我們的行為,我們就會因為束縛而痛苦,從而連同想做之內容一起排斥,最終很可能放棄或像機械般的執行,卻什麼也沒得到,就像我們國家的應試教育一樣,大家都在高強度的壓力下按照時間規劃去執行,有的受不了放棄了,沒放棄的也只是在死記硬背,畢業時除了本畢業證以外,真正又學到了什麼?
有枷鎖不一定是好事,但是有枷鎖一定會讓我們動起來,這就是【震為雷】管屬的執行動的程序,動了不代表就能得到,關鍵是要根據自己所需來選擇適合的行為方式,方式可以無窮無盡,但是我們的目標只能是母是空間,父時間只是催動我們機會的原動力,不能是目標,否則就是父母方式錯誤,後續自然無法繁衍出我們所需的子孫了。
我們不要奢望一套方式能引用到最終,一定要自己懂得停止,而不是被強迫停止,就像你不能一直呼,也不能一直的吸,一定要懂得在適當時機下達停止程序進行轉換,這就是我們大腦本身所具備的【艮為山】執行運算停止程序,如果我們只呼不吸,那麼等待我們的只能是被強迫停止,那就是死亡。
運用到現實當中也是如此,任何的法律、制度、方針、理念等等都不可能永遠的保持不變,如果不在適當的時候停止並且更替,那麼等待你的將是直接淘汰,歷史上很多國家的滅亡,公司的興衰不都是如此?
停止只是為了轉乘下一個程序的啟動,不可能永遠的停止下去,除非死亡,因此,不管是在停止後還是啟動前,一定要漸漸的慢或漸漸的快的,這就是【風山漸】所管屬的執行邏輯比對程序逐步的、慢慢的,就像你在跑步,如果要停止自然就要漸漸的放慢腳步,如果反而還加快了腳步,那麼就偏離了想要停止的定義,這就是【風山漸】程序出了問題。
當你通過某些事物認識到自己的執行程序已經背離了出發點,並且接受認錯,這就是【雷澤歸妹】執行反回饋認定程序,就像在開車時打算剎車,卻把油門當成了剎車來踩,當通過車外景象反饋的訊息發現自己變成了加速,接受了反饋訊息並意思到了錯誤,這就是【雷澤歸妹】的表現。
之所以取名叫歸妹,是因為引用了嫁娶的定義,代表把你的意志轉嫁了出去,但是卻被返回了回來,自己並且接受了退回的定義。
如果可以認錯,一定就會認同自己不夠深思熟慮,接受了認錯並且發現了錯誤之處,一定就會得到更深的體悟,因為知道哪裡不足自然就會想要修正,然後執行多層次條件比對的程序,這就是【雷火豐】管屬定義,代表你在判斷自己能為這個錯誤點付出多少,不管是要付出努力學習知識從而修正錯誤,還是付出代價來承擔錯誤所帶來的風險,這都是【雷火豐】的表現。
但是想要成功執行【雷火豐】的程序,從而找到本身的不足與錯誤,這是需要懂得事物差異性越來越多,以此來考慮判斷現在事物的依據才能辦到的,之所以世間那麼多禁忌被人認同,就是因為認同之人的知識量不足,無法區分事物的差異性,無法支撐【雷火豐】執行多層次條件比對程序的完成,所以才意識不到禁忌只是知錯不認錯,為了隱藏自己毛病的一種掩蓋說辭。
如果我們擁有足夠的知識,繼續更深層次的追究,就會發現他們其實已經違背了自己的理由依據,比如佛教說的吃素是為了不殺生,然後死後可以成仙成佛,首先植物也是有生命的,這點就說不通了,大家再看看像關公這樣的神,殺人吃肉可不少,不一樣能當神仙,還有也就中國的佛教禁止吃肉,其他國家的佛教可沒有這個規定,據說中國佛教一開始也是可以吃肉的,只是在南朝時梁武帝蕭衍認為就殺生管殺生肯定管不徹底,為了從根本上抓起,就下旨臣民提倡吃素,和尚一律不准吃肉,這才有了和尚不吃肉的傳統,可見吃不吃肉和能不能成仙半點關係沒有,這種偏離了原本理由依據的狀態便是【火山旅】所管屬的執行隨機相似程序相似非相同定義。
像蕭衍這種偏離了中心思想的說辭就是胡說八道,他完全是把自己幻想與自認為的東西當成了判斷依據,然後把相似非相同的東西變成了原來大家的目標依據,比如東拉西扯的說什麼不吃肉就能積累福報,死後就能去西方極樂之類的,這種背離了沒有符合的定義就是無中生有,沒有依據去支撐就會執行猜的定義,所以稱之為【巽為風】執行猜測程序,就像大家根本不知道死後會去哪裡,當看到這樣的說辭後就會憑空幻想與猜測,然後自認為有點道理也就相信了。
像這種隨便找些理由來支持胡說八道的狀態,稱之為【兌為澤】執行解釋論述理由程序,不管你的理由是對還是錯,只要是在找理由來支持自己所作所為的狀態都是【兌為澤】。
如果解釋到沒有辦法說到自圓其說,由自己認定理由到推翻自己定義理由,這種中心思想與理由依據分開的狀態就是【風水渙】執行無中生有程序,我們直譯文章後被老師用我們的直譯反問我們,我們的回答卻和自己的直譯背道而馳,這就是【風水渙】的表現。
所以,我們直譯文章時都要思考判斷直譯是否合理,是否能全篇連貫並且沒有矛盾,如此才能算一篇合格的直譯文章,而這種判斷過程是否合理的程序狀態便是【水澤節】所管屬。
敘述事情的經過並判斷其中的合理性,如果這個判斷與選擇依據是隨便、任意而來的,那麼你一定會尋找自己所認知的事物來說服自己,所以稱之為【風澤中孚】執行說服自己理由程序動作正在進行使自己相信。
當你已經相信了你這隨便來的判斷依據,自然就會去做與從事,但是在這之前你一定會在頭腦中預估以此為依據可能要付出的代價,這就是【雷山小過】執行預估自己付出代價能接受處罰程度,就像我們去做任何事情,在沒有十足把握之時,都會預估這件事如果沒能成功所要付出的代價為何,這就是【雷山小過】的表現。
當事實已經呈現沒能如願完成而付出了代價,這就是一種懲罰,這個懲罰的內容一定對我們會有所幫助,就像我們上班遲到一定會受到公司處罰,有的是受到領導批評,有的是要扣工資,其目的都只是為了讓我們改正遲到的錯誤,有助於參數判斷的累積,知道這樣將可能付出怎樣的代價,從而思考是不是還要繼續,這就是【水火既濟】執行修正不正確程序有助於參數判斷增加累積,最終能否助益到自己,還得看自己的選擇與判斷。
所以,如果你已經想盡辦法做出了選擇與判斷,最終都沒有幫助到結果,那麼這就是【火水未濟】執行反饋繼續程序沒有助於結束條件判斷依據,就像你是因為要睡懶覺而遲到,為了不遲到想盡辦法,設鬧鐘啊,叫人喊啦,拉被子啦之類的,結果還是不肯起床,最終還是一樣遲到,這就是【火水未濟】的表現。
到此六十三卦的程序都執行了一遍,唯獨還有一卦【澤山咸】,這就是執行最後的命令呈現結果程序的狀態,也就是得令後做出反應的狀態,做與不做,要與不要,去與不去,得與不得,都是【澤山咸】的表現。
這樣六十四卦的程序都說完了,整篇之所以叫序卦傳而不叫卦序傳,就是因為其所說的是腦袋判斷執行程序順序,而不是卦的順序,所以序卦是有依據的關鍵用語的程序,只要懂得了這些關鍵用語的程序,就有機會隨時了解自己頭腦所處的狀態而做出正確判斷,從而避免錯誤判斷所帶來的災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