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城處處 有人味才是挑戰】
--大陸城鎮化專題之五(中央社記者蔡素蓉台北30日電)中國大陸近十年來各地拚命建設,卻出現了一些鬼城。
大陸新型城鎮化能否以人為本、「真正市民化」,背後涉及地方財稅等配套改革,前途不如想像平順。
在大力建設下,大陸各地城市風貌近年來劇烈變遷。
在北京市,豪華摩天大樓櫛比鱗次,到處可見十線道的道路。
一位家住在北五環的北京計程車司機說:「這幾年來,只要幾個月沒進到市區,就會認不得路了。」
一位天津市台辦人員則向中央社記者形容:「天津市大力建設,這十年來整個天津市就像個大工地般。」
不只在北京、上海、天津等一線大城市充斥了大建設的景觀。
這股建設熱潮幾乎席捲整個大陸,各地政府不僅愛「推倒重建」,在一片空地「平地起高樓」景象也屢見不鮮。
然而,這卻也釀成不少地方的「鬼城危機」。
其中,「什麼都不缺,只缺人」的鄂爾多斯新城康巴什,是最受到媒體廣泛報導的例子。
內蒙古鄂爾多斯因煤礦致富,僅有160萬人口,但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超越北京和上海,被譽為大陸的「小香港」、「中國的杜拜」。
鄂爾多斯耗資人民幣50多億元,打造了一座面積32平方公里的豪華新城康巴什,基礎設施一應俱全,有政府建築、博物館、電影院和運動場,公寓和別墅,標榜可容納百萬人,如今卻很少人入住。
雖然內蒙古自治區康巴什新區管委會主委高志華對中新社澄清說「鬼城不鬼」,原本就是規劃用20年時間達到30萬人口;不過,鬼城新聞還是成為陸媒追逐焦點,鄂爾多斯美輪美奐的空城照充斥大陸網站。
甚至有媒體形容這波「沒有鬼,只是沒有人」的鬼城,一夜之間如同傳染病,從大陸由南到北蔓延。
不僅如此,不少地方也充斥著蓋到一半的「爛尾樓(施工未完成就停工的建築)」。
不少媒體直指這是大陸地方政府「要地不要人」、土地財政、「圈地運動」下的產物。
不過,大陸前國家土地管理局規劃司副司長鄭振源則為地方政府喊冤。
他對經濟觀察報說,大陸政府對土地資源、城市規劃有壟斷性配置,且財政分稅制讓中央把地方大部分錢拿走了,事權留給地方。
鄭振源接著指,中共中央組織部對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長期來偏重GDP和稅收,這促使地方政府走上土地財政的路子。
土地收入幾乎占了地方政府6至7成的財政預算,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吳德美告訴中央社記者:「所以不少大陸地方政府只好一直開發土地,『以地養地』。」
在這過程中,地方政府光是土地價差就進帳無數。
大陸著名經濟學者吳敬璉曾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過去幾十年來,在舊型城鎮化的造城運動中的土地價差,保守估計在人民幣30兆元以上。
為了讓地方政府不再被土地財政綁架,大陸新型城鎮化能夠奏效,「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課題組的「土地制度改革與新型城鎮化」報告提出具體方案:
一、政府退出徵地過程;
二、地方政府賣地收入歸中央;
三、把土地招投標拍賣制度改為零地價或低成本價供地。
大陸近來掀起的這波討論潮,顯示大家已意識到唯有以人為主的「真正市民化」新城鎮化運動,才不會發生以往著重硬體建設的舊城鎮化運動,催生出一幢一幢鬼城或爛尾樓。
但想要打造有人味的新型城鎮化,恐怕得先從地方政府本身做起,包括土地財政、中央與地方稅收、事權如何劃分等方面先進行改革。
引用;http://n.yam.com/cna/international/20130630/201306305848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