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0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嘉南大圳】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2 17:51: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史學●嘉南大圳

 

嘉南大圳為日治時代台灣總督府籌辦最大的水利工程,興建原因主要是為了解決嘉南平原水源不足的情形,嘉南平原氣候、地形都十分適宜栽種農作物,但卻因水源問題使得許多土地無法開墾,因此總督府派員進行調查。

 

於是大正八年(1919年)總督府任命八田與一為計畫負責人,大正9年(1920年)9月1日嘉南大圳工程開始動工,原本預計大正15年(西元1926年)完工,但因大正12年(1923年)日本國內關東大地震及經費拮据等問題,遲至昭和5年(1930年)才完工。

 

嘉南大圳主要利用官佃溪及曾文溪兩水源,在其上游興建烏山頭水庫,大壩材質採用土石壩,而非水泥。

 

完工後,灌溉地區包括現今台南、嘉義、雲林三地,約增加十三萬餘甲的土地利用,由於水源仍然不足支持全部土地水田化,故嘉南平原採取三年輪作制,三年輪作制除了可以保持地力外,還可種植甘蔗及高經濟價值的雜糧作物,甘蔗及稻米隨即成為總督府發展此處農業經濟的兩大農作物。

 

在組織管理方面,日治時期嘉南大圳在興建之初成立公共埤圳官佃溪埤圳組合,大正10年(1921年)改為公共埤圳嘉南大圳組合,昭和18年(1943年)再改為嘉南大圳水利組合,其組織主要分成決策、管理、執行三大部分;

 

戰後延續日治時期的管理制度,但名稱改為嘉南大圳農田水利協會,在民國45年(1956年)又改成嘉南農田水利會。

 

由於大圳完成後水量仍不足使用,戰後國民政府繼續積極開發水源,陸續新建白河水庫、曾文水庫以增加水源。

 

此外由於嘉南地區人口增加、工業開展,農業用水比例逐漸降低,水資源利用慢慢趨向多元。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5785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24 16:4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