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1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自強新政】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1 05:51: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史學●自強新政

 

清末在臺灣推動的行政改革與現代化建設。

 

自強新政又稱洋務運動,是清朝在1860年代推動的一系列政治、軍事改革。

 

1874年(同治13年)發生日本出兵攻臺的牡丹社事件(臺灣事件)後,清廷了解「化外生番」也會引起國際事件,必須加強海防,以應付新興的日本,一改消極的治臺政策,轉為積極地推行自強新政,目的在強化國防,增加臺灣的實力,大致可分為早期、全盛期、後期。

 

早期的主要推動者有沈葆楨、丁日昌、岑毓英、臺灣道劉璈等人。

 

船政大臣沈葆楨於1874年6月以欽差大臣身分來臺辦理牡丹社事件善後事宜,針對臺灣的積弊提出澄清吏治、加強海防、開山撫番、收攬民心等重要工作。

 

在澄清吏治上,建議福建巡撫於秋冬駐臺半年,並調整行政區劃,加強地方管理;

 

在加強海防上,修築砲臺、購置新式武器、淘汰部分班兵改為勇營;

 

在開山撫番上,奏請開禁後山(臺灣東部),廢除渡臺禁令,鼓勵移民至後山開墾,並開闢至後山的北路、中路、南路等道路;

 

在收攬民心上,則整頓吏治和營伍。

 

1876年(光緒2年)來臺的福建巡撫王凱泰,才5個月就病逝;

 

1877年丁日昌接任巡撫後,招攬移民墾殖後山,主張興築安平、打狗(今高雄)間的鐵路,裁去不合宜的部分班兵,澄清吏治等。

 

1885年(光緒11年)劉銘傳在清法戰爭後,來臺辦理善後,力主積極經營臺灣;

 

1888年臺灣建省,擔任首任巡撫以後,更確立「撫番、拓土、清賦、理財」的大方針,積極進行各項建設與革新政策。

 

新政主要內容可分幾項:(一)財政改革:包括清賦,進行全面清丈、改賦、大租減四留六,及限制私錢流通等;

 

(二)交通建設:興築基隆與新竹間的鐵路、創辦新式郵政、電報,以及鋪設臺北與淡水、臺北與宜蘭間的道路;

 

(三)培育人才:改革科舉弊端、創辦西學堂、番學堂、電報學堂等;

 

(四)理番與撫番:設撫墾局、招撫番社,不服者出兵討伐、開闢山區道路理番、教化番民;

 

(五)振興產業與建設市容:包括拓展樟腦、硫磺、蔗糖業,設立商務局、建設臺北府等,是為自強新政的全盛期。

 

1891年劉銘傳離臺,邵友濂接任臺灣巡撫,針對新政的若干缺失提出改革,並因財政困難,撤廢撫墾制,停修鐵路,廢煤油、煤務、伐木、清道等局,裁撤西學堂、番學堂、電報學堂。

 

其所推動的後期改革包括:在吏治上,謹慎用人、奏保人才、澄清司法、留心獄政;

 

在建置上擬設彰化鹿港分防縣丞、南雅廳同知、遷雲林縣治於斗六;

 

文教上修纂《臺灣通志》;

 

財政上開源節流;

 

外交上改善對外關係、救護外國遇難船隻;

 

軍事上整頓營勇、防戍臺東、擴大機器局、佈防對日作戰等。

 

邵友濂因經費有限撤廢若干新政,使臺灣的自強事業轉緩,但從1874年起約20年,歷任大員的建設,使臺灣成為清朝唯一實施全面改革計劃的省分,也是最進步的一省。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560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18:42 , Processed in 0.10741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