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20 20:42 編輯
【史學●蔣經國】
蔣經國(西元1910~1988年)浙江省奉化人。
其父蔣介石在他幼年時聘請王歐聲教授中國古文。
民國14年(西元1925年)蔣經國加入中國國民黨,並轉入吳稚暉所創立的「海外補習學校」就讀,同年再至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就讀。
在蘇聯求學期間,由於蔣介石在中國實行「清黨」,誅殺黨內的共產黨人員,使得國民政府與蘇聯政府關係交惡。
這時在蘇聯剛畢業的蔣經國猶如人質一般,被扣留不能返國。
後來由於國民黨多次剿共,使得蔣經國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勞改,擔任礦工,並在此時與蘇俄籍女子芬娜(後改名方良)結婚。
民國26年(西元1937年)西安事變後,因國共合作蔣經國才獲准回國。
第二次大戰爆發後,蔣介石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蔣經國以最高票當選幹事,並被奉派至江西擔任第四行政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贛縣縣長。
在贛南期間,蔣經國實施「新贛南建設計畫」。
戰爭後期曾與行政院長宋子文赴蘇聯交涉雅爾達密約的事項,談判包含中蘇間的簽訂條約事宜,戰後他被任命為東北特派員,赴東北負責接收事宜(註1,頁350)。
民國36年(西元1947年)臺灣發生二二八事變後,曾隨國防部長白崇禧來臺宣慰。
次年,政府為控制惡性通貨膨脹發行金圓券,派遣蔣經國赴上海「打老虎」,結果與上海當權派孔宋家族發生了嚴重的利益衝突,最後無疾而終,同年被任命為臺灣省黨部主委。
民國38年(西元1949年)由於國共內戰末期,國民黨軍隊潰敗,蔣經國在上海負責運送政府庫存黃金至臺灣。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被任命為國防部政治部主任,並在台北北投復興崗設立政工幹校(現政戰學校),特別是在總統府機要室資料組(國安局前身),主導全臺情治工作。
民國41年(西元1952年)成立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擔任團主任,之後又擔任國防會議副秘書長、退輔會副主委、國防部副部長。
民國54年(西元1965年)被任命為國防部長。
民國59年(西元1970年)赴美國訪問期間,遭海外台獨人士黃文雄、鄭自才暗殺,但未成功。
民國61年(西元1972年)出任行政院長,任內以行政院原本的重要建設為基礎,提出九項重要建設,因逢全球石油危機,因而正式宣佈推動「十大建設」。
蔣介石病逝後,蔣經國出任國民黨主席。
民國67年(西元1978年)當選中華民國第六屆總統,同年年底美國宣布即將在次年一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不再承認中華民國,蔣經國總統宣布緊急處分,暫停中央民意代表的增補選。
民國68年(西元1979年)底高雄發生美麗島事件,之後又發生林義雄宅血案、陳文成案、江南案等,使中華民國政府內政、外交處境更加艱難。
這也使得蔣經國在政治上做了適度的調整,民國73年(西元1984年)提名臺籍的李登輝為副總統。
在江南案發生後,接受國際媒體訪問時更明白指出未來蔣家人不會再擔任總統。
民國75年(西元1986年)民進黨成立,蔣經國以既不承認也不取締的方式面對,同年在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時透露臺灣即將解除戒嚴。
隔年主導通過國家安全法,宣布臺灣地區解除戒嚴令,並開放臺灣民眾赴中國大陸探親等政策,並為報禁和黨禁的解除,做了原則性的改革決定,希望在原有的政治架構下推動有限度的自由化。
同年曾說:「我在臺灣居住、工作四十年,我是臺灣人,我也是中國人」。
民國77年(西元1988年)1月13日因病逝世於台北大直七海寓所。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58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