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堆】
①[duīㄉㄨㄟ]
[『廣韻』都回切,平灰,端。]
亦作“垖”。
亦作“塠”。
1.丘阜。
多用於地名。
『漢書·司馬相如傳上』:“觸穹石,激堆埼。”
顏師古注:“堆,高阜也。”
唐劉禹錫『竹枝詞』:“城西門前灩澦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2.堆積。
唐韓愈『元和聖德詩』:“帛堆其家,粟塞其庾。”
『紅樓夢』第四十回:“進裏面,只見烏壓壓的,堆著些圍屛、桌、椅、大小花燈之類。”
3.引申謂充滿。
明馮夢龍『掛枝兒·摟抱』:“渾身上下都堆俏。”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道士滿臉堆下笑來。”
魏巍『東方』第一部第八章:“郭祥和老模范的臉上堆滿笑容。”
4.指堆積之物。
唐韓愈『詠雪贈張籍』:“坳中初蓋底,垤處遂成堆。”
『水滸傳』第十回:“七八間倉厫,四下裏都是馬草堆。”
5.比喩眾多,聚積。
周立波『山那面人家』:“姑娘成了堆,總是愛笑。”
毛澤東『〈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的按語』十:“不要等到問題成了堆,鬧出了許多亂子,然后才去解決。”
6.量詞。
唐杜甫『喜聞盜賊總退口號』詩之四:“舊隨漢使千堆寶,少答胡王萬匹羅。”
『水滸傳』第九二回:“偌大一塊空地,上面有數十堆柴草。”
毛澤東『反對本本主義』:“只有蠢人,才是他一個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調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辦法’,‘打主意’。”
堆②[zuīㄗㄨㄟ]
亦作“垖”。
猶堆(duī),用於“歸里包堆”。
歸里包堆,方言,意爲總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