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0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小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3 05:46: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小腸

 

拼音

 

xiǎocháng

 

英文參考

 

smallintestine小腸smallintestine脊椎動物的腸。

 

由于在發生過程中,形態上出現了前部分和后部分的差異,而分別被稱為小腸和大腸,但是,這本來是在人的腸上,按這兩部位的粗細大小和腸壁的厚薄而命名的。

 

軟骨魚類中另一部分魚類,具有發達的螺旋瓣(spiralvalve)。

 

而兩棲類以上的脊椎動物,其端區分出十二指腸,而哺乳類的十二指腸以下,又依次分為空腸和回腸。

 

十二指腸中有肝臟和胰臟輸出管的開口。

 

在小腸的腸壁上有腸腺分泌的腸液,藉著這些消化液,在小腸內將炭水化合物分解成單糖,脂肪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蛋白質分解與氨基酸,然后加以吸收。

 

在組織學上,小腸具有絨毛,這一點和大腸不同,所以可以說在吸收機能上這是比大腸強的一種構造。

 

人體解剖結構名六腑之一。

 

上接幽門,與胃相通,下連大腸,包括回腸、空腸、十二指腸。

 

主要功能是主化物而分別清濁。

 

它承接胃腐熟的飲食再行消化,有“受盛之腑”、“受盛之官”之稱。

 

食糜在小腸再經過消化并分別清濁,精華部分營養全身,糟粕歸大腸,水液歸于膀胱。

 

《素問·靈蘭秘典論》:“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醫學入門》:“小腸上接胃口,受盛其糟粕傳化,下達膀胱,泌別其清濁宣通。”

 

小腸(smallintestine)是消化管中最長的一段,成人全長約5-7米。

 

上端從幽門起始,下端在右髂窩與大腸相接,可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三部分。

 

12指腸固定在腹后壁,空腸和回腸形成很多腸袢,蟠曲于腹膜腔下部,被小腸系膜系于腹后壁,故合稱為系膜小腸。

 

小腸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小腸分部:空腸(jejunum)與回腸共同盤曲于腹腔中、下部,上端連十二指腸,下與回腸相連。

 

通常位于左腰部和臍部;

 

管徑較大,管壁厚,血管分布豐富。

 

回腸(ileum)上接空腸,下端連接結腸,通常位于臍部和右髂部,管徑較小,壁薄。

 

小腸各部腸腔結構大致相同,腔面有許多半球狀皺襞和絨毛。

 

皺襞以空腸中段與回腸近端為最多。

 

環狀皺襞表面又有許多細小突起,稱絨毛。

 

環狀皺襞與絨毛的存在,擴大了小腸腔的表面積,有利于小腸的消化與吸收。

 

腸壁分四層:粘膜層包括上皮、固有膜及粘膜肌層。

 

上皮為單層柱狀上皮,有柱狀細胞與杯狀細胞,柱狀細胞約占99%,核橢圓形,位于細胞基部。

 

細胞游離面有明顯紋狀緣,杯狀細胞散在于柱狀細胞間,量少,胞體膨大,核位底部,為杯形,頂端充滿粘液顆粒,可分泌粘液,具潤滑、保護作用。

 

固有膜由類似網狀結構組織組成。

 

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毛細淋巴管、彌散的淋巴組織和淋巴小結、神經、分散的平滑肌、吞噬細胞、淋巴細胞、漿細胞等,這些細胞亦往往穿入上皮。

 

絨毛由固有膜與上皮形成。

 

腸腺是由小腸凹陷在固有膜中形成的單管腺,亦稱李氏腺,幾乎占固有膜全部。

 

開口于相鄰絨毛之間,腺上皮與絨毛上皮相連續,由柱狀細胞、杯狀細胞、潘氏細胞和內分泌細胞組成。

 

小腸腺分泌物中有多種消化酶。

 

粘膜肌層由內環行,外縱行兩層平滑肌組成。

 

粘膜下層為疏松結締組織,有較大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經。

 

內含十二指腸腺,有分支管泡狀腺可分泌堿性粘液,有保護十二指腸粘膜免受胰液、胃液侵蝕的作用。

 

回腸粘膜下層中常見多個淋巴小結聚集形成淋巴集結。

 

肌層由內環行,外縱行兩層平滑肌組成。

 

外膜除十二指腸外,外膜均為漿膜。

 

小腸運動包括緊張性收縮、分節運動和蠕動,并有蠕動沖與逆蠕動,迷走神經傳出沖動對整個小腸起興奮作用,交感神經對小腸運動起抑制作用。

 

小腸壁的內在神經叢對小腸運動也有調節作用。

 

腸腔內食糜的理化因素可刺激腸粘膜感受器,先引起縱行肌收縮,繼而影響環行肌活動。

 

體液因素中,5-羥色胺起神經遞質作用,增強小腸運動;

 

幽門竇分泌的胃泌素、促胰酶素等也加強小腸運動。

 

食糜在小腸中停留約3~8小時,與腸內各種消化液充分混合,并被充分消化與吸收。

 

十二指腸(duodenum)小腸起始段,位于腹腔后壁,長約25~30厘米,相當于十二個手指的指幅,因此得名。

 

全長呈“C”形,包繞胰頭,可分上部、降部、下部和升部。

 

上部又稱球部,為潰瘍病好發部位。

 

降部緊貼第2~3腰椎右側,其后側壁粘膜有乳頭突起,稱十二指腸乳頭,是膽總管和胰導管末端共同開口處,下部向左橫跨第3腰椎。

 

升部向上至第二腰椎左側,向前下方連接空腸。

 

十二指腸duodenum上端起自幽門、下端在第2腰椎體左側,續于空腸,長約25-30厘米,呈馬蹄鐵形包繞胰頭。

 

在十二指腸中部(降部)的后內側壁上有膽總管和胰腺管的共同開口(圖2-21),膽汁和胰液由此流入小腸。

 

空腸jejunum約占空回腸全長的2/5,主要占據腹膜腔的左上部,回腸ileum占遠側3/5,一般位于腹膜腔的右下部。

 

腔腸和回腸之間并無明顯界限,在形態和結構上的變化是逐漸改變的。

 

圖2-21十二指腸和胰小腸粘膜,特別是空腸,具有許多環狀皺襞和絨毛,大大擴大了粘膜的表面積,有利于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

 

粘膜下層中有由表層上皮下陷形成的腸腺,開口于粘膜表面,分泌腸液。

 

胰液和腸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借以分解蛋白質、糖和脂肪。

 

膽汁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蛋白質、糖和脂肪必須分解為結構簡單的物質,方能通過腸絨毛的柱狀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和淋巴,也可通過上皮細胞間隙進入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

 

小腸的肌膜由內環、外縱兩層平滑肌組成,在回腸末端突入大腸處環形肌增厚,外覆粘膜形成兩個半月形的皺襞叫回盲瓣,具有括約肌的作用。

 

外膜由結締組織構成,空回腸表面覆以腹膜臟層,叫做漿膜。

 

推拿部位名其位置各家所指不同。

 

《幼科推拿秘書》謂位于小指尺側邊緣一線;

 

《小兒推拿廣意》謂位于中指近端指骨的腹面;

 

《幼科鐵鏡》謂位于食指中段指骨的腹面。

 

引用:http://big5.wiki8.com/xiaochang_2388/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4 20:3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