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3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水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2 07:47: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水泉

 

拼音

 

shuǐquán

 

英文參考

 

Shuiquan;

 

KI5

 

經穴名·水泉

 

出《針灸甲乙經》。

 

屬足少陰腎經。

 

足少陰之郄穴。

 

在足內側,內踝后下方,當太溪直下1寸,跟骨結節的內側凹陷處。

 

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脛神經的跟骨內側支及脛后動脈的跟骨內側支。

 

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陰挺,小便不利,目視昏花等。

 

直刺0.3-0.5寸。

 

艾炷灸3-5壯;

 

或艾條灸5-10分鐘。

 

定位在足內側,內踝后下方,當太溪直下1寸(指寸),跟骨結節的內側凹陷處。

 

取法正坐垂足或仰臥位,在太溪直下方1寸,當跟骨結節之內側前上部凹陷處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屈肌支持帶、踝管及其內容。

 

皮膚由隱神經的小腿內側支分布。

 

皮下組織內的淺靜脈流向大隱靜脈,向后外方則歸流小隱脈。

 

深筋膜發達,局部增厚,在內踝與舟骨、距骨、跟骨內側面之間形成屈肌支持帶,韌帶和跟骨之間形成隧道似的踝管。

 

管又由韌帶深面的纖維向跟骨面發出間隔,將通過管內的肌腱之間和血管神經束分開。

 

在踝管內,自前向后排列纖維鞘的內容有:脛骨后肌(腱)、趾長屈肌(腱)、脛后動靜脈及脛神經、(踇)長屈肌(腱)。

 

脛后動脈和脛神經在未入踝管前,發出跟內側動脈和神經布于跟骨內側面。

 

特異性足少陰經之郄穴。

 

功用清熱益腎,通經活絡。

 

主治病癥1.婦產科系統疾病:月經不調,閉經,月經過少,子宮脫垂,不孕癥;

 

2.其它:近視眼,膀胱痙攣。

 

刺灸法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脹;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溫灸5~10分鐘。

 

配伍配氣海、三陰交,有調經血,理下焦的作用,主治月經不調,痛經。

 

配承山、昆侖,有舒筋活絡壯骨的作用,主治足跟痛。

 

文獻摘要《甲乙經》:目不可遠視。

 

《銅人》:治月事不來,來即多,陰挺出,小便淋瀝,腹中痛。

 

《循經》:踝骨痛,偏墜。

 

經穴別名·水泉

 

《千金要方》載:“石淋小便不得,炙水泉三十壯,足大敦是出。”

 

引用:http://big5.wiki8.com/shuiquan_8005/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5 09:01 , Processed in 0.18750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