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9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表皮葡萄球菌肺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0 05:17: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表皮葡萄球菌肺炎

 

拼音

 

biǎopípútáoqiújun1fèiyán

 

疾病代碼ICD:J15.2

 

疾病分類呼吸內科

 

疾病概述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SE)可以引致肺炎。

 

可致菌血癥合并心內膜炎、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

 

疾病描述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SE)可以引致肺炎。

 

癥狀體征與金葡菌相比,CNS不產生α-毒素或中毒性休克綜合征毒素,因為不含超抗原。

 

SE的毒力因子比金葡菌少,很少引起急性暴發性感染。

 

SE是早產兒出生18h后敗血癥的主要病原菌,敗血癥的發病率與妊娠期及新生兒出生體重明顯相關,患有中性粒細胞減少,特別是白血病的病人,約有1/3出現SE性敗血癥,其感染均與調理吞噬作用減少有關。

 

許多由SE引起的急性臨床感染疾病,如心瓣膜修補術引起的心內膜炎、腦脊液引流致腦室炎,大約1/3的病例持續有SE。

 

林氏等報道1995年后兩年中的院內獲得肺炎61例,痰培養56例陽性(91.8%),41株為革蘭陰性桿菌,以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率最高(20/56,35.7%),11株為表皮葡萄球菌(11/56,19.6%)。

 

患者發熱,38℃以上者53例(87%),啰音57例(93%),咳嗽咳痰51例(84%),外周血白細胞>10×109/144例(72%)。

 

疾病病因葡萄球菌有31種,有一半可以寄居于人體,金黃色葡萄球菌和SE都是最常寄居于人體和最易引起疾病的菌種。

 

根據細菌對甲氧苯青霉素的敏感情況,將葡萄球菌分成敏感和耐藥兩部分。

 

又根據凝固酶情況分成陰性和陽性。

 

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CNS)常見的就是SE。

 

Kleeman報道499株CNS中,SE占64.5%,溶血葡萄球菌13.4%,人葡萄球菌7.4%,CNS常是異物感染(如人工導管等)的病原菌。

 

Mack認為氨基己糖是糖原的主要成分,對SE起定居作用。

 

Christensen報道一種黏液層相關抗原(SAA)也有此種作用。

 

BaldassarriL對50株SE的細菌表面的黏液層和(或)SAA檢測,結果37株(74%)有或強或弱的黏液層,此37株中22株(59.4%)SAA陽性,但未見黏液層陰性而SAA陽性者,這也表明在黏液層中不止有一種抗原。

 

CNS的黏液物(ESS)與致病性有一定關系,目前研究認為:①被黏液包裹的細菌得到保護;

 

②ESS干擾正常調理的吞噬作用;

 

③抑制植物血凝集激發的淋巴細胞轉化作用;

 

④阻擋有效抗生素的細菌內的滲透,直接抑制某些抗生素。

 

另有研究SE對人工導管等的黏附是由其莢膜多糖/黏附因子(PS/A)所介導,PS/A尚有很強的免疫原性。

 

尚氏等認為異物感染及SE引起的心內膜炎、骨髓炎的致病機制均屬于典型的表面感染。

 

病理生理SE致病機制的第一步是黏附,此菌通常黏附皮膚和黏膜表面,有關黏附的中介作用,在無蛋白質的環境下黏附作用是無特異性的,若有異物進入人體組織或血管,將迅速被基質蛋白所包圍。

 

黏附作用中有兩種物質非常重要,一種是被稱為細胞間黏附素的線性同質聚糖N-乙酰氨基多聚葡萄糖;

 

另一種是NOKD2蛋白質。

 

去除多糖或蛋白質的基因會使同基因菌株的功能發生明顯改變,變異菌株仍有表面黏附能力,但喪失積聚功能,然后特異性機制介導細菌的粘連。

 

在基質蛋白的表位和SE結構之間發生受體和配基的相互作用。

 

第二步是積聚:細菌在表面增生并向其他細菌表面發展,這是由于一種細胞間黏附機制使SE可以積聚生長為細胞群落。

 

診斷檢查診斷: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確定都要遵循同一個原則,SE也不例外。

 

SE如為純培養或2次為同一菌株,對診斷很有用。

 

但因SE引起的肺炎表現缺乏特異性,再加之多有混合感染存在,所以在確定SE培養陽性上還是要慎重的。

 

王氏等報道血培養CNS陽性70例患者,只有37例為菌血癥,其余均為污染標本。

 

這37例的侵入門戶中15例(40.5%)為靜脈插管及人工裝置,8例(21.6%)為術后傷口感染,4例為呼吸道,4例為臍帶,1例為眼科,5例不明。

 

血培養的判定尚且如此,痰培養則更須嚴格。

 

Jarl報道以植物血凝素特異性結合CNS表面碳水化合物殘基方法提高CNS的分型率,方法簡便、價廉、重復性好,如能結合其他方法,則更能提高CNS的分型率。

 

實驗室檢查:外周血白細胞>10×109/L。

 

其他輔助檢查:植物血凝素皮內試驗JarlΦVJ.0報道以植物血凝素特異性結合CNS表面碳水化合物殘基方法提高CNS的分型率,方法簡便、價廉、重復性好,如能結合其他方法,則更能提高CNS的分型率。

 

鑒別診斷須與金黃色葡球菌相鑒別。

 

治療方案當20世紀70年代末尚未認識SE的病原性時,Papapetropoulos等分離了120株CNS,其中SE為76株。

 

分離率最高的標本是創傷和化膿性感染,各是12/16、16/20,還有尿路感染18/34、敗血癥17/35、腐生葡萄球菌10株。

 

那時SE的67%耐青霉素G,52.6%耐鏈霉素,96%耐慶大霉素,多數對新型青霉素、先鋒霉素、cephapirin(頭孢匹林)敏感,磺胺甲噁唑(磺胺甲基異噁唑)對所有SE均有作用。

 

20年來SE的耐藥譜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人們發現了它的耐藥機制。

 

葡萄球菌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耐藥性的兩大機制是產生可誘導的β-內酰胺酶和對藥物的親和力降低。

 

CNS的耐藥機制是β-內酰胺類藥物能與細菌細胞上的靶位,即青霉素結合蛋白(PBPs)共價結合。

 

PBPs是合成菌細胞壁的酶,由于被藥結合而失去其功能,均由一種低親和力青霉素結合蛋白PBP2a導致其與藥物的結合,仍能起合成菌細胞壁的作用。

 

CNS耐藥菌株的PBP2a的基因Mec與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Mec相同,在β-酰胺酶過度產生的菌株中,SE的產酶量要高于金黃色葡萄球菌。

 

甲氧西林(甲氧苯青霉素)敏感型與耐藥型SE在臨床上的致病能力并無差別。

 

CNS對其他抗菌藥物的異型耐藥性比金黃色葡萄球菌更重要,由于CNS的耐藥性菌株亞群數目比金葡菌少,給檢測帶來一定困難.應做PCR反應以檢測Mec基因。

 

有關糖肽類抗生素治療CNS的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很可能SE的耐藥性與菌體39KD蛋白有關,而溶血性葡萄球菌的耐藥性則與35KD蛋白有關。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是葡萄球菌的主要耐藥問題。

 

MRS是醫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分離率為60%,在ICU病房可高達90%。

 

NCCLs藥敏指南規定,凡MRS菌株不管體外藥敏結果是否耐藥,均應對全部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報道耐藥,其中包括青霉素類、頭孢類、含酶抑制劑的復合制劑、碳青霉烯類、單酰胺類抗生素,即使體外試驗是敏感的,但體內療效也是不佳的。

 

張氏等做的8種臨床分離菌耐藥現狀中,對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表皮葡萄球菌(MRSE)進行了15種抗生素的敏感試驗,結論是無論是MRSA,還是MRSE對青霉素類、頭孢類、亞胺配培南及阿莫西林(克拉維酸菌)顯示了高度耐藥率;

 

而且對慶大霉素、紅霉素及環丙沙星也顯示了47.6%-88.5%的耐藥率,充分顯示了MRS菌株的多重耐藥性。

 

二者對萬古霉素尚都敏感。

 

錢氏等人對江蘇省吳縣市地區1998年度的509株細菌檢出金葡菌103株(20.2%)和表皮葡萄球菌65株(12.8%),MRSA和MRSE分別是79.6%和60.3%,紅霉素分別是83.3%和77.8%,氧氟沙星分別是70.4%和10%.也是對萬古霉素無1例耐藥。

 

鄭氏等對廣東省東莞市1255株致病菌耐藥的調查中,表皮葡萄球菌是28株(5.96%),總體耐藥率是35%。

 

對青霉素、慶大霉素和四環素100%耐藥。

 

ICU病房一向是耐藥菌多發的場所。

 

張氏報道的ICU病房中的57例葡萄球菌中,14例金葡菌中4例僅對萬古霉素敏感,占29%,26例腐生葡萄球菌中19例僅對萬古霉素敏感(73%),17例表皮葡萄球菌中1例僅對萬古霉素敏感。

 

連同其他細菌,作者的藥敏結果,敏感率大于50%的抗生素僅萬古霉素、泰能、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和氧氟沙星5種。

 

目前臨床常用的頭孢三代抗生素耐藥率極高,青霉素、頭孢一代、磺胺甲噁唑磺胺甲唑、紅霉素耐藥率最高,氨基甙類素敏感性尚較高。

 

梁氏等報道ICU的肺感染123例的革蘭陽性球菌的分離率1996年是18.75%,1997年是27.50%,1998年是48.75%,并以八種代表性抗生素做了藥敏試驗。

 

表皮葡萄球菌作為最多見細菌是42例(42/89,47.19%),其對青霉素的耐藥是78.51%,對苯唑西林是71.43%,對頭孢拉定是69.05%,對頭孢曲松是52.38%,對頭孢他啶頭孢他定是64.29%,對環丙沙星是64.29%,對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泰能)是26.19%。

 

李氏等報道一組406株(1998年標本)的24種抗菌藥物的臨床分離葡萄球菌的體外抗菌性結果,其中有271株SA,135株CNS。

 

CNS中包括SE、溶血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等。

 

作者認為在治療葡萄球菌感染時,首先應明確病原菌對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是否敏感。

 

敏感菌株宜選用β-內酰胺類抗生素如苯唑西林、第一代頭孢菌素治療,也可根據藥敏選用其他抗菌藥。

 

耐甲氧西林株所致重癥感染,應選用萬古霉素或去甲萬古霉素,必要時可采用聯合磷霉素或利福平。

 

夏氏等報道82例葡萄球菌感染,其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30株(MRSA)、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MSSA)35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有萄球菌(MRCNS)24株、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MSCNS)10株。

 

82例中1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氣管切開5例,手術后3例,器官插管及機械通氣2例,白血病1例,中性粒細胞減少1例,痰液分離出14株葡萄球菌,但無1例SE。

 

表皮葡萄球菌14株,其中創面分離4例,血標本3株,靜脈導管2株,腹腔引流液3株,尿1株,腦脊液1株。

 

本組MRCNS發生率占70.6%,說明它已成為臨床重要機會致病菌。

 

CNS中是以表皮葡萄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為主的。

 

現已知應用40年的老藥——夫西地酸(褐霉素)(fucidin)是一種抗葡萄球菌的窄譜藥,主要對葡萄球菌高度敏感,即使產生耐藥性,也會短時間恢復敏感性,所以,在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時,可以應用該藥,它的MIC50是0.03~0.25mg/L,MIC90才是0.06~0.39mg/L。

 

并發癥可致菌血癥合并心內膜炎、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

 

預后及預防預后: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經用敏感抗生素治療后一般預后良好。

 

預防:積極治療皮膚癤腫、化膿性骨髓炎及深部膿腫等感染,醫院內采取措施嚴格消毒及規范操作以防止交叉感染,慢性患者應加強營養支持及增加免疫力,盡量避免濫用抗菌藥物及免疫抑制劑等,均為預防本病的必要措施。

 

流行病學CNS(主要是SE)在20世紀70年代被認為是致病病原菌只是個案報道,80年代就成了5種常見病之一,感染率達9%左右,可致菌血癥、人工瓣膜心內膜炎、尿路感染、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及各種異物感染。

 

在1998年7月至1999年6月,李氏主持的全國細菌耐藥性監測協作組,所收集的2081株細菌中金黃色葡萄球菌98株,表皮葡萄球菌134株,溶血性葡萄球菌62株。

 

張氏總結20世紀90年代以來葡萄球菌感染逐漸增多的趨勢時,認為:①多發生在醫院內,且常與醫用裝置有關;

 

②以SE為代表的CNS成為具重要臨床意義的病原菌,在血行感染中甚至超過金葡菌;

 

③無論是SE抑或金葡菌耐藥程度均日益增多,即甲氧西林耐藥葡萄球菌(MRSA)在葡萄球菌中所占的比例是升高趨勢。

 

張氏報道ICU病房的病原菌,在1997年8月至1999年7月的597份標本中,陽性標本236份,其中痰標本157份,各種引流液、膿性分泌物41份、深靜脈導管尖端、皮下、周圍皮膚與分泌物24份,中段尿10份,血4份,所有病原菌中葡萄球菌57份、占23%。

 

在各種引流液和分泌物及導管標本中占相當大的比例,是導管相關性感染和外科術后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SE數量基本相當。

 

在羅氏等統計的“217例難治性呼吸道感染臨床分析”的文章中,他們給“難治性"定的標準是常規治療(包括抗生素)3周無效、惡化、死亡,或半年內同一部位復發急性感染。

 

在這種感染中,表皮葡萄球菌也占有一定的比重,達8.2%(13/158),僅次于金葡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白桿菌,居第五位。

 

引用:http://big5.wiki8.com/biaopiputaoqiujunfeiyan_36238/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4 12:31 , Processed in 0.10937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