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6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血液凝固】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9 09:20: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血液凝固

 

拼音

 

xuèyènínggù

 

英文參考

 

bloodcoagulation

 

概述血液凝固簡稱血凝。

 

指在某些條件下(如血液流出血管,或血管內皮損傷),血液由流體狀態變成凝膠狀的血塊。

 

血液凝固常發生在外傷出血或血管內膜受損時,是機體的一種自身保護機制。

 

血凝是一系列復雜的化學連鎖反應過程,參與各鏈鎖反應的多種物質稱凝血因子,其化學本質,除鈣離子外,絕大多數為蛋白質,正常情況下,都以無活性的形式存在于血漿中,只有因子Ⅲ來自血管以外的組織。

 

目前已被公認的凝血因子,除血小板外,共有12種。

 

現在國際上統一按凝血因子發現的順序以羅馬數字命名。

 

參與血液凝固的因子注:因子Ⅵ已不再認為是一個獨立因子,認為與因子Ⅴ相同而被取消,故未列入表中血液凝固大致可分三個階段(圖):第一階段,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依其形成途徑,分為內源性凝血系統和外源性凝血系統。

 

外源性凝血系統又稱組織系統凝血,是受傷的組織釋放凝血因子Ⅲ,進入血漿,與因子Ⅶ和Ca2一起形成復合物,它可催化因子X變成活化因子X(Xa)。

 

Xa、V、Ca2及血小板磷脂共同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

 

內源性凝血系統又稱血液系統凝血,指參與凝血的全部物質都存在于血液中。

 

在動脈粥樣硬化及脈管炎等病理情況下,血管內膜損傷(血液并沒流出血管外,而在血管內凝固形成血栓),血漿中的因子Ⅻ接觸到損傷血管暴露的膠原纖維而被激活,在血小板釋放的血小板因子和Ca2參與下,相繼激活某些凝血因子(Ⅺ、Ⅸ、Ⅷ、Ⅹ,Ⅴ),共同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

 

此后,外源性與內源性凝血過程就無區別了。

 

由于組織損傷后的出血必然伴有血管損傷,所以血液流出體外的凝血過程,既有外源性凝血系統也有內源性凝血系統參與。

 

第二階段,在Ca2參與下,凝血酶原激活物催化凝血酶原(因子Ⅱ)轉化為具有活性的凝血酶(Ⅱa)。

 

第三階段,在凝血酶、Ca2和因子ⅩⅢ的催化下,血漿中可溶性的纖維蛋白原轉變為不溶性的纖維蛋白。

 

纖維蛋白呈細絲狀,縱橫交錯,網羅大量血細胞,形成凝膠狀的血凝塊,從血液流出體外起,至出現細絲狀的纖維蛋白所需的時間,稱凝血時,正常為2~8分鐘(玻片法)。

 

凝血機制的研究,促進了對許多出血性疾病的認識,如血友病(病人凝血過程非常緩慢甚至微小的損傷也出血不止)的成因,主要是由于血漿中缺乏凝血因子Ⅷ。

 

又如發現凝血因子Ⅱ、Ⅶ、Ⅸ、Ⅹ都在肝臟中合成,在它們形成過程中需要維生素K參與。

 

缺乏維生素K,將會出現出血傾向;

 

應用維生素K,可以改善凝血不良的癥狀。

 

此外,在實驗室或臨床工作中,可按需要針對凝血過程中的各個五一節,采取不同措施,達到延緩凝血或有效止血的目的。

 

如手術后為防止出血,可在手術部位施加凝血酶、纖維蛋白等凝血物質,還可用溫熱的紗布、棉花或明膠海綿按壓傷口促凝止血。

 

引用:http://big5.wiki8.com/xueyeninggu_40767/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0 09:12 , Processed in 0.12500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