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4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癮疹】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9 08:38: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癮疹

 

拼音

 

yǐnzhěn

 

疾病科屬皮膚科

 

疾病概述癮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又稱痥癳、風痥癳,俗稱風疹塊、鬼風疙瘩。

 

其特征是皮膚出現瘙癢性風團,驟然發生并迅速消退。

 

本病西醫稱之為蕁麻疹。

 

診斷要點1、皮疹為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淡紅色或瓷白色的風團。

 

自覺瘙癢。

 

2、風團驟然發生并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跡,一日之內可發作數次。

 

3、皮疹發生的部位不定。

 

4、粘膜也可受累。

 

發生于胃腸道粘膜者,可伴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

 

發生于喉頭粘膜者,可有氣悶、呼吸困難,甚至引起窒息。

 

5、慢性者反復發作,可遷延數周、數月,甚至數年。

 

辨證分析風為百病之長,善行而數變,故風邪侵襲人體,可致皮膚出現風團,時隱時現,驟起驟消。

 

而風邪每多挾熱邪或寒邪以襲人,內蘊肌表,不得疏泄所致;

 

也有因腸胃不和,蘊濕生熱,郁于肌膚而發。

 

而反復發作,遷延日久者,則因氣虛衛外不固,或因血虛生風,或因沖任不調,或因血瘀等所致。

 

主要的治療方法祛風,并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予以辨證治療。

 

辨證論治風熱型證見風團色紅,遇熱則發作或加重,觸之有灼熱感,瘙癢劇烈,或見咽干、心煩。

 

舌質稍紅,苔薄黃,脈浮數或弦滑數。

 

治法疏風清熱。

 

方藥主方:銀翹散(吳鞠通《溫病條辨》)加減處方:金銀花、連翹各15克,荊芥、蟬蛻各9克,牛蒡子、黃芩、浮萍各12克,魚腥草30克,蘆根18克,薄荷6克(后下),生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劑。

 

風寒型證見風團色白(瓷白色),遇冷或風吹則發作或加重,得暖可緩解。

 

舌苔薄白,脈浮緩或浮緊。

 

治法祛風散寒。

 

方藥主方:荊防敗毒散(虞搏《醫學正傳》)加減處方:防風12克,荊芥、羌活、獨活、柴胡、前胡、當歸各9克,茯苓15克,川芎、麻黃各6克。

 

水煎服,每日1劑。

 

脾胃濕熱型證見皮膚出現風團,伴有脘腹脹痛,納呆,惡心嘔吐,神疲乏力,大便泄瀉或秘結。

 

舌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表里雙解,清熱利濕。

 

方藥1、主方:茵陳蒿湯(張仲景《傷寒論》合升降散(楊璿《傷寒溫疫條辨》)加減處方:綿茵陳15克,大黃12克(后下),山梔子、防風各12克,僵蠶、蟬蛻各9克,魚腥草、土茯苓各30克。

 

水煎服,每日1劑。

 

大便泄瀉者,去大黃,可加春砂仁6克(后下)。

 

脘腹脹痛或惡心嘔吐者,加枳殼12克、厚樸9克(后下)。

 

2、中成藥防風通圣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

 

衛外不固定型證見風團反復發作,遷延日久,平素多汗,稍勞則汗出,風團發作時每覺凜凜惡寒,微微自汗。

 

舌質淡,舌體胖嫩,脈沉細。

 

治法固衛和營祛風。

 

方藥主方:玉屏風散(危亦林《世醫得效方》)合黃芪桂枝五物湯(張仲景《金匱要略》)加減處方:黃芪25克,炒白術、防風各12克,桂枝、白芍、赤芍各9克,生姜3片,大棗8枚,煅牡蠣30克(先煎)。

 

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1劑。

 

血虛生風型證見風團反復發作,遷延日久,可伴有頭暈,神疲乏力,納呆,夜寐不寧。

 

舌質淡,苔薄或少苔,脈細弱或濡細。

 

治法養血祛風。

 

方藥1、主方:四物消風飲(吳謙等《醫宗金鑒》)加減處方:生地黃18克,防風、赤芍、白蘚皮、柴胡各12克,當歸,荊芥、蟬蛻各9克,川芎6克,何首烏、白蒺藜各15克。

 

水煎服,可復渣再服,每日1劑。

 

2、單方驗方:千斤首烏湯(廣州中醫學院《外科學》)處方:千斤拔30克,何首烏15克,烏豆衣12克,當歸、蟬蛻、苦參,白蘚皮各9克。

 

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1劑。

 

沖任不調型證見見于女性患者。

 

風團的發生有周期性,常在月經前數日開始出現風團,往往隨著月經的干凈而消失,但在下次月經來潮時又發作;

 

多伴月經不調,或經來腹痛。

 

舌質黯紅,苔薄,脈弦。

 

治法調攝沖任。

 

方藥主方:二仙湯((廣州中醫學院《外科學》)合四物湯(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處方:仙茅、仙靈脾(淫羊藿)、知母、黃柏、川芎各9克,當歸15克,巴戟天、赤芍,菟絲子、香附各12克。

 

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1劑。

 

兼血瘀者(可見經來量少,色紫黑而有塊,或舌有瘀斑),酌加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參15克、桃仁、紅花各9克,或合失笑散(五靈脂、蒲黃各9克)。

 

血瘀型證見風團反復發作,纏綿日久,疹色黯紅,或風團主要見于腰圍、表帶等受壓部位,伴有面色晦黯,口唇青紫。

 

舌質黯紅或紫、或舌尖邊有瘀斑,脈細澀。

 

治法活血化瘀,佐以祛風。

 

方藥主方:通經逐瘀湯(王清任《醫林改錯》)加減處方:地龍干、赤芍、柴胡、防風各12克,桃仁、紅花、蟬蛻、皂角刺各9克,穿山甲12克(先煎),丹參15克。

 

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1劑。

 

如兼風熱者,加金銀花、連翹各1克。

 

兼風寒者,加桂枝9克,麻黃6克。

 

外治法風團泛發全身者,用中草藥煎水外洗,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常用中草藥:豨薟草、白蘚皮、地膚子、白蒺藜、蒼耳子、苦參、紫蘇葉、土荊芥、如意花、毛麝香、大葉桉葉、苦楝樹葉、飛揚草、黑面神等,選5~6味各30克;

 

也可用皮膚外洗一方。

 

其他療法1、體針治療:風團發于上半身者,取穴曲池、合谷、內關、手叁里、尺澤;

 

下半身者取穴血海、足叁里、叁陰交、陰陵泉;

 

發于全身還應選配風市、風池、大椎、百會、大腸俞、委中等。

 

每次選取2~6個穴位,急性者用瀉法,慢性者用平補平瀉法,留針30分鐘,每日1次。

 

2、耳針治療:常取穴肺區、脾區、肝區、神門、腎上腺、皮質下、風溪等,留針30分鐘,每日1次,也可埋針或貼耳珠。

 

引用:http://big5.wiki8.com/yinzhen_42560/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0 07:17 , Processed in 0.10937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