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3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六和湯】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7 10:54: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六和湯

 

拼音

 

liùhétāng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六和湯處方縮砂、半夏(湯洗七次)、杏仁(去皮尖)、人參(去蘆)、赤茯苓(去皮)、藿香(去土)、白扁豆(姜制)、香薷、厚樸(姜制)、木瓜,各一錢。

 

炙甘草,半錢。

 

功能主治治心脾不調,氣不升降,霍亂轉筋,嘔吐泄瀉,寒熱交作,痰喘咳嗽,胃脘痞滿,頭目昏痛,肢體浮腫,嗜臥倦怠,小便赤澀。

 

并傷寒陰陽不分,冒暑伏熱煩悶,或成痢疾,中酒煩渴畏食。

 

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五片,紅棗一枚,煎至一鐘,不拘時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六和湯處方縮砂仁半夏(湯,炮七次)杏仁(去皮、尖)人參甘草(炙)各30克赤茯苓<去皮)藿香葉白扁豆(姜汁略炒)木瓜各60克香薷厚樸(姜汁制)各120克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治心脾不調,氣不升降,霍亂轉筋,嘔吐泄瀉,寒熱交作,痰喘咳嗽,胸膈痞滿,頭目昏痛,肢體浮腫,嗜臥倦怠,小便赤澀;

 

傷寒陰陽不分,冒暑伏熱煩悶,或成痢疾,中酒煩渴畏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棗子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不拘時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不知醫必要》卷二:六和湯處方黨參(米炒,去蘆)1錢,半夏(制)1錢,砂仁(杵)1錢,扁豆(炒,杵)2錢,藿香2錢,赤茯苓2錢,木瓜2錢,炙草1錢。

 

功能主治夏秋暑濕傷脾,或飲冷乘風,多食瓜果,以致客寒犯胃,食留不化,遂成霍亂。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紅棗1個,水煎服。

 

摘錄《不知醫必要》卷二

 

《幼科鐵鏡》卷六:六和湯處方陳皮、半夏、白茯苓、甘草、黃連、厚樸、藿香、香薷、扁豆、木瓜。

 

功能主治長夏外夾感暑吐瀉;

 

熱痢。

 

摘錄《幼科鐵鏡》卷六

 

《丹溪心法》卷二:六和湯處方人參1錢,知母1錢,草果1錢,貝母1錢,烏梅1錢,白芷1錢,檳榔1錢,柴胡1錢(用酒拌),常山2錢。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瘧疾。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棗1個,水煎服。

 

摘錄《丹溪心法》卷二

 

《傳信適用方》卷四:六和湯處方生姜1斤(切片,曬干),草果半斤(去殼并白皮),甘草4兩(炒),縮砂4兩,胡椒半兩,蓽茇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去暑毒疫氣。

 

主用法用量入鹽點服。

 

摘錄《傳信適用方》卷四

 

《普濟方》卷三九○組成陳皮1兩(去白),青皮(去白)3兩,柴胡3兩,凈香附3兩,蘇葉3兩,甘草1兩半。

 

主治瘧疾寒多熱少,食積疳熱。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水煎服。

 

《胎產秘書》卷上組成藿香5分,砂仁5分,陳皮4分,茯苓4分,人參1錢,木瓜1錢,扁豆2錢,杏仁10粒,生甘草4分,夏曲6分。

 

主治妊娠霍亂吐瀉,心躁腹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棗2個,竹茹1團,水煎服。

 

《醫統》卷八十八組成川芎、當歸、白芍藥、生地黃、人參、白術各等分。

 

主治虛熱,三焦五臟不和,啼哭煩躁,夜出盜汗。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水煎,不拘時候服。

 

《局方》卷二(續添諸局經驗秘方)別名六合湯組成縮砂仁1兩,半夏(湯泡7次)1兩,杏仁(去皮尖)1兩,人參1兩,甘草(炙)1兩,赤茯苓(去皮)2兩,藿香葉(拂去塵)2兩,白扁豆(姜汁略炒)2兩,木瓜2兩,香薷4兩,厚樸(姜汁制)4兩。

 

主治心脾不調,氣不升降,霍亂轉筋,嘔吐泄瀉,寒熱交作,痰喘咳嗽,胸膈痞滿,頭目昏痛,肢體浮腫,嗜臥倦怠,小便赤澀,傷寒陰陽不分,冒暑伏熱煩悶,或成痢疾;

 

中酒煩渴畏食;

 

傷食噫酸臭氣,或因暑熱,渴飲冷水冷物,致心腹疼痛,或冒暑背寒自汗,四肢厥冷。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3片,棗子1個,煎至8分,去滓,不拘時候服。

 

制備方法上銼。

 

附注六合湯(《普濟方》卷一一七)。

 

《醫方考》卷一組成砂仁1兩,半夏1兩,杏仁1兩,人參1兩,甘草1兩,白術2兩,藿香2兩,木瓜2兩,厚樸2兩,扁豆2兩,赤茯苓2兩。

 

主治夏月病人霍亂轉筋,嘔吐泄瀉,寒熱交作,倦怠嗜臥;

 

伏暑煩悶,小便赤澀,或利或渴;

 

中酒;

 

胎產。

 

各家論述六和者,和六府也。

 

脾胃者,六府之總司,故凡六府不和之病;

 

先于脾胃而調之。

 

此知務之醫也。

 

香能開胃竅,故用藿、砂;

 

辛能散逆氣,故用半、杏;

 

淡能利濕熱,故用茯、瓜;

 

甘能調脾胃,故用扁、術,補可以去弱,故用參、草;

 

苦可以下氣,故用厚樸。

 

夫開胃散逆則嘔吐除,利濕調脾則二便治,補虛去弱則胃氣復而諸疾平。

 

蓋脾胃一治,則水精四布,五經并行,雖百骸九竅皆太平矣,況于六府乎?

 

引用:http://big5.wiki8.com/liuhetang_66075/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0 17:53 , Processed in 0.17188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