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5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乳香】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7 09:25: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乳香

 

拼音

 

rǔxiāng

 

《全國中草藥匯編》:乳香拼音名RǔXiānɡ別名滴乳香、熏陸香來源橄欖科乳香樹屬植物乳香樹BoswelliacarteriiBirdw.[B.sacraFluek.]、藥膠香樹B.bhawdajianaBirdw.及野乳香樹B.neglectaM.Moore等,以其樹干皮部傷口滲出的油膠樹脂入藥。

 

春夏均可采。

 

性狀呈球形或淚滴狀顆粒,或不規則小塊狀,長0.5~2厘米;

 

淡黃色,微帶藍綠色或棕紅色,半透明。

 

質堅脆,斷面臘樣。

 

氣芳香,味微苦,嚼之軟化成膠塊。

 

本品遇水變白,與水共研成乳狀液。

 

部分溶于醚、乙醇及氯仿中。

 

炮制搗成粉末,于鍋內炒溶后,除凈大量的刺激性濃煙(即揮發油),倒出待微冷后,切成小塊即得。

 

性味辛、苦,溫。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

 

用于心腹諸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瘡癰腫痛;

 

外用消腫生肌。

 

用法用量1~3錢;

 

外用適量,配入散劑或膏劑,敷貼患處。

 

備注(1)熏陸香亦稱乳香,商品也作乳香入藥。

 

為漆樹科植物粘膠乳香樹PistaciaLentiscusL.的樹干經切傷后流出的樹脂。

 

主產于希臘、土耳其及地中海南岸地區。

 

西醫用為填齒料,并為制硬膏的原料,中醫作乳香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華本草》:乳香出處出自《名醫別錄》。

 

《南方草木狀》:熏陸香,出大秦,在海邊。

 

有大樹,枝葉正如古松,生于沙中,盛夏,樹膠流出沙上,方采之。

 

拼音名RǔXiānɡ英文名Frankincense,Olibanum別名乳頭香、塌香、馬思答吉、天澤香、摩勒香、杜嚕香、多伽羅香、浴香。

 

來源藥材基源:為橄欖科植物乳香樹、鮑達乳香樹、野乳香樹等皮部滲出的油膠樹脂。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BoswelliacarteriiBirdw.2.BoswelliabhawdajianaBirdw.3.BoswellianeglectaM.Moore采收和儲藏:春、夏季均可采收,以春季為盛產期。

 

采收時,于樹干的皮部由下向上順序切傷,并開一狹溝,使樹脂從傷口滲出,流人溝中,數日后匯成干硬的固體,即可采取。

 

落于地面者常粘附砂土雜質,品質較次。

 

原形態1.乳香樹矮小灌木,高4-5m,稀達6m。

 

樹干粗壯,樹皮光滑,淡棕黃色,紙狀,粗枝的樹皮鱗片狀,逐漸剝落。

 

奇數羽狀復葉互生,長15-25cm;

 

小葉15-21,基部者最小,向上漸大,長卵形,長達3.5cm,頂端者長達7.5cm,寬1.5cm,先端鈍,基部圖形、近心形或截形;

 

邊緣有不規則的圓鋸齒或近全緣,兩面均被白毛,或上面無毛。

 

花小,排列成稀疏的總狀花序;

 

花萼杯狀,5裂,裂片三角狀卵形;

 

花瓣5,淡黃色,卵形,長約為萼片的2倍,先端急尖;

 

雄蕊10,著生于花盤外側,花絲短;

 

子房上位,3-4室,柱頭頭狀,略3裂。

 

核果倒卵形,長約1cm,具3棱,鈍頭,果皮肉質,肥厚,每室具種子1顆。

 

花期4月。

 

2.鮑達乳香樹小喬木,枝條被白毛或無毛。

 

小葉15-21,長方披針形至長方形,長2-4cm,寬1-1.5cm,基部圓形或截形,全緣或有鋸齒,兩面均具白毛,或僅下面呈灰色氈狀。

 

總狀花序;

 

花白色或綠色,具淺鐘狀波密毛的花盤,半包圍子房。

 

果實未成熟時近錘形,基都變成窄柄狀。

 

3.野乳香樹小喬木,高5-6m。

 

樹皮灰色。

 

小葉17-21,革質,長方形,長1.5-4cm,鈍頭,具粗毛。

 

圓錐花序;

 

花甚小,淡血色,外面具毛;

 

花絲下半部突然變寬呈鱗片狀。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1.生于熱帶沿海山地。

 

2.以上兩種均生長于索馬里及紅海沿海的山地及石灰巖石地。

 

資源分布:1.分布于紅海沿岸至利比亞、蘇丹、土耳其等地。

 

2.分布于兩種均生長于索馬里、埃塞俄比亞及阿拉伯半島南部以及土耳其、利比亞及蘇丹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本品呈類球形或淚滴狀顆粒,或不規則小塊狀,長0.5-2cm,有的粘連成團塊,淡黃色,微帶藍綠色或棕紅色,半透明。

 

質堅脆,斷面蠟樣。

 

氣芳香,味極苦,嚼之軟化成膠塊。

 

以淡黃色、顆粒狀、半透明、無砂石樹皮等雜質、粉末粘手、氣芳香者為佳。

 

化學成份乳香樹含樹脂60%-70%,樹膠27%-35%,揮發油3%-8%。

 

樹脂的主要成分為游離a,β-乳香脂酸(a,β-boswellicacid)33%,結合乳香脂酸13.5%;

 

乳香樹脂烴(olibanoresene)33%,O-乙酰基-β-乳香脂酸(O-acetyl-β-boswellicacid),O-乙酰-a-乳香酯酸,3,4-斷-烏蘇-12-烯-3-羥酸(dihydroroburicacid),表羽扇豆酸乙酸酯(epilupeolacetate),表羽扇豆醇及甘遂酸(tirucallol);

 

樹膠為阿拉伯雜多糖酸(arabicacid)的鈣鹽和鎂鹽20%,西黃芪膠粘素(bassorin)6%。

 

此外,尚含苦味質0.5%;

 

揮發油呈淡黃色,有芳香,含蒎烯(pinene),消旋-檸檬烯(limonene)及a,β-水芹烯(a,β-phellandrene),a-樟腦烯醛(a-campholenaldehyde),枯醛(cumi-naldehyde,cumaldehyde),荷羅艾菊酮(carvotanacetone),水芹醛(phellandral),鄰-甲基苯乙酮(o-methylacetophenone),葛縷酮(carvone),紫蘇醛(perilla-aldehyde),優葛縷酮(eucarvone),1-乙酰基-4-異丙烯基環戊烯(1-acetyl-4-isopropenylcyclopentene),辣薄荷酮(piperitone,諾蒎酮(nopinone),隱品酮(cryptone),馬鞭草烯酮(verbenone),γ-樟腦烯醛(γ-campholenaldehyde),側柏酮(thujone),桃金娘酸(myrtenicacid),4-對蓋烯-3-酮(p-menth-4-en-3-one),3,6,6-三甲基降-2-蒎酮(3,6,6-trimethynorpinan-2-one),桃金娘醛(myrtenal),2,4-二甲基苯乙酮(2,4-dimethylace-tophenone),松樟酮(pinocamphone),異亞丙基環乙烷(isopropylidenecyclohexane),a-香樹脂酮(a-amyrenone),11-氧代-a-香樹脂酮(11-keto-a-amyrenone),5-羥基-6-對?

 

烯-2-酮(5-hydroxy-p-menth-6-en-2-one),10-羥基-4-蓽澄茄烯-3-酮(10-hydroxy-4-cadi-nen-3-one)。

 

藥理作用1.鎮痛作用:用小鼠熱板法證明乳香揮發油有鎮痛作用,提取揮發油后的殘渣無效。

 

揮發油中的鎮痛主要成為乙酸正辛酯。

 

2.消炎防腐作用:乳香能促進多核白血球增加,以吞噬死亡的血球及細胞,改善新陳代謝,從而起消炎作用。

 

鑒別理化鑒別(1)本品遇水變白,與水共研成乳狀液。

 

(2)取本品1g,研碎,加甲醇10ml,振搖并放置24h,濾過,取濾液5ml,蒸干,殘渣加稀硫酸10ml轉移至分液漏斗中,有三氯甲烷20ml振搖提取2次,每次10ml。

 

三氯甲烷提取液蒸干溶劑,殘渣加1ml乙酸酐溶解,再加乙酸研-濃硫酸(19:1)試劑1ml,溶液很快變成紫色。

 

(檢查乳香酸)炮制1.乳香:揀去砂子雜質。

 

2.取揀凈的乳香,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表面稍見熔化點,略呈黃色,取出放涼;

 

或炒至表面溶化時,噴灑米醋,繼續炒至外層明亮光透,取出放涼。

 

(每乳香100斤,用米醋6斤);

 

置箬上,以灰火烘焙熔化,候冷,研細用;

 

乳香入丸藥,以少酒研如泥,以水飛過,曬干用;

 

或言以燈心同研則易細,或言以糯米數粒同研,或言以人指甲二、三片同研,或言以乳缽坐熱水中乳之,皆易細。

 

性味味辛;

 

苦;

 

微溫歸經心;

 

肝;

 

脾經功能主治活血行氣;

 

通經止痛;

 

消腫生肌。

 

主心腹疼痛;

 

風濕痹痛;

 

經閉痛經;

 

跌打瘀痛;

 

癰疽腫毒;

 

腸癰;

 

瘡潰不斂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

 

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注意孕婦忌服。

 

《本草經疏》:癰疽已潰不宜服,諸瘡膿多時,未宜遽用。

 

《本經逢原》:胃弱勿用。

 

附方沒藥散《證治準繩》;

 

乳香尋痛丸《奇效良方》;

 

乳香丸《普濟本事方》各家論述1.《本草綱目》:乳香香竄,入心經,活血定痛,故為癰疽瘡瘍、心腹痛要藥。

 

《素問》云: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是矣。

 

產科諸方多用之,亦取其活血之功爾。

 

楊清叟云:凡人筋不伸者,敷藥宜加乳香,其性能伸筋。

 

2.《本草經疏》:風水毒腫,邪干心脾,惡氣內侵,亦由二經虛而邪易犯。

 

癮疹癢毒,總因心脾為風濕熱邪所干致之。

 

脾主肌肉,而痛癢瘡瘍皆屬心火,此藥正入二經,辛香能散一切留結,則諸證白瘳矣。

 

《日華子》云,煎膏止痛長肉;

 

陳藏器云,治婦人血氣,療諸瘡,令內消。

 

則今人用以治內傷諸痛,及腫毒內服外敷之藥,有自來矣。

 

3.《本草匯言》:乳香,活血去風,舒筋止痛之藥也。

 

陳氏發明云,香烈走竄,故入瘍科,方用極多。

 

又跌撲斗打,折傷筋骨,又產后氣血攻刺,心腹疼痛,恒用此,咸取其香辛走散,散血排膿,通氣化滯為專功也。

 

故癰瘍可理,折傷可續,產后瘀血留滯可行,癥塊痞積,伏血冷瘕可去矣。

 

性燥氣烈,去風活血,追毒定痛,除癰瘍、產后及傷筋骨之外,皆不須用。

 

4.《本草求真》:血因氣逆,則血凝而不通,以至心腹絞痛,毒因氣滯,則血聚而不散,以至痛處異常。

 

乳香香竄入心,既能使血宣通而筋自伸,復能入腎溫補,使氣與血互相通活,俾氣不令血阻,血亦不被氣礙,故云功能生血,究皆行氣活血之品耳。

 

非如沒藥氣味苦平,功專破血散瘀,止有推陳之力,而無致新之妙。

 

5.《醫學衷中參西錄》:乳香、沒藥,二藥并用,為宣通臟腑、流通經絡之要藥,故凡心胃脅腹肢體關節諸疼痛皆能治之。

 

又善治女子行經腹疼,產后瘀血作痛,月事不以時下。

 

具通氣活血之力,又善治風寒濕痹,周身麻木,四肢不遂及一切瘡瘍腫疼,或其瘡硬不疼。

 

外用為粉以敷瘡瘍,能解毒、消腫、生肌、止疼,雖為開通之品,不至耗傷氣血,誠良藥也。

 

乳香、沒藥,最宜生用,若炒用之則其流通之力頓減,至用于丸散中者,生軋作粗渣入鍋內,隔紙烘至半熔,候冷軋之即成細末,此乳香、沒藥去油之法。

 

摘錄《中華本草》

 

引用:http://big5.wiki8.com/ruxiang_78386/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0 18:33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